•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1956、1980、 1993,中國解放軍三度大幅修改軍事戰略的來龍去脈:《積極防禦》選摘(2)

2022-05-30 05:10

? 人氣

中國人民解放軍(AP)

中國人民解放軍(AP)

一九八○年九月,中國高階軍官召開長達一個月的會議,討論中國的戰略,以抵禦蘇聯可能入侵。當時,蘇聯在中國北境邊界部署約莫五十個師。在會議的最後一天,鄧小平講話了,他用直率的風格說:「我們未來的反侵略戰爭,究竟採取什麼方針?我贊成就是『積極防禦』四個字。」鄧小平用簡短幾句話,不僅認可要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一九六○年代中期採用的軍事戰略(立足於深入中國領土打持久戰),也贊同採用新戰略來對抗蘇聯侵略;解放軍最高指揮中心已經在會議中制定了新戰略,刺激中國採取行動,進行軍隊現代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一九四九年起,中國一共採用過九套國家軍事戰略(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ies),又稱為「戰略方針」(strategic guideline)。這些方針提供了中共中央軍委所下達的權威指導,包含解放軍的作戰準則、軍隊編組與訓練。一九五六年、一九八○年與一九九三年採用的方針,則全力改造解放軍,準備以新的作戰方式發動戰爭。中國何時與如何大幅更改軍事戰略?為什麼中國在這三個時刻,而不是其他時間點大幅改變軍事戰略呢?

基於幾個理由,這些問題的答案很重要。第一,理論上,從中國對軍事戰略的各種態度,可以發現豐富的案例,深入了解軍事組織改變的根源。一般來說,目前學術研究檢驗過的案例相對較少,大多局限於民主社會的先進軍隊,尤其是美國和英國。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研究聚集於探究兩個時段:第一段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第二段則是冷戰結束後的那段時期。除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像中國那樣的非西方國家比較少獲得學術界關注。同樣地,除了蘇聯以外,關於擁有政黨軍隊(party-armies)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改變,研究仍舊不足。此外,除了美國和蘇聯以外,學者鮮少研究個別國家的軍事戰略改變進程,儘管這樣的研究計畫能在無涉於文化和地理等背景因素的情況下,有益於解釋戰略的變化。

因此,檢討一九四九年起的中國軍事戰略改變,提供了機會,能夠在數個面向上豐富關於軍事準則和創新的現有文獻。第一,這項研究可以用新的重要案例,也就是當代中國,來評估現有的理論。第二,這項研究讓學者能夠廣泛探究諸多潛在變數的影響。中國一九四九年起的諸多特色如下,包括:作為非西方國家,有豐富且與眾不同的文化遺產;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軍隊隸屬政黨而非國家;是革命國家,在激變中創立;跟其他強權相比,屬於軍隊現代化較晚的國家。如果從西方案例推導出來的理論能夠解釋中國的軍事改變,那麼,那些理論應該就能通過一系列困難的重要檢驗。然而,如果現有的理論無法說明中國的戰略改變,那麼學者就應該重新思考那些理論可以應用的範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