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此行訪問的國家包括索羅門群島、基里巴斯、薩摩亞、斐濟、東加王國、萬那杜、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帝汶,但重頭戲是在斐濟召開的第2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根據《紐約時報》獲得的文件顯示,中國正尋求與太平洋島國達成一項區域協議,並已在王毅出訪前,將協議草案發送至10個太平洋國家。
這些文件內容表明,北京有意加強與太平洋島國在「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交流。北京將透過雙邊和多邊方式,為太平洋島國舉辦中高級警務培訓,承諾在數據網路、網路安全、智能海關系統、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方面進行合作,並建立中國-太平洋島國自由貿易區,支持應對氣候變遷和健康等問題。
中共對南太島國的外交攻勢,直接挑戰澳洲在其「後院」的支配性地位。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執政期間,中澳關係急速惡化,澳洲成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美英澳同盟」(AUKUS)的一員,在美國印太戰略扮演「助攻助守」的重要角色。因此,澳洲特別擔心中共加強對南太島國的軍事介入,會對其構成安全威脅。
澳洲最近大選後政黨輪替,新政府一上台就面臨中美的外交角力。新任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 本月26日搶在王毅之前訪問斐濟,並在行前呼籲太平洋島國勿與中國簽署涵蓋警務安全、經濟與網路合作的全區域協議,認為此舉不僅影響各國團結,還會威脅區域穩定和繁榮。當然,對王毅此行最表關切的是美國。
川普政府了解太平洋島國對於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但顯然重視的程度不夠。拜登上台後意圖亡羊補牢,在他今年2月發布的《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中明確指出:「美國將加強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地區重要夥伴關係。」
針對王毅此行提出的區域安全協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本月25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政府擔心南太平洋國家可能會在「倉促且缺乏透明度」的過程中談判;同時白宮也宣布,斐濟將成為「印太經濟架構」(IPEF)第14個創始成員國,亦是第一個加入IPEF的太平洋島國。
中美競爭的日益加劇,凸顯南太平洋地區特殊的戰略意義。中國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認為,美國將南太島國視為在第一島鏈周邊堵中國的「棋子」。如果美國的印太戰略意味著,中美關係是「一場『圍堵』」和『反圍堵』的鬥爭」,則南太島國對中共的戰略價值,將如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葛蘭姆(Euan Graham)所說:「在爆發衝突時,能更有效延緩美國海軍馳援,並打斷供應鏈。」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