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學者瓦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目前在印度塔克夏許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和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擔任中國研究員。自2020年開始堅持每天閱讀《人民日報》,並且撰寫部落格,記錄當天報紙的報導和評論,同時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心得,吸引了大批各國讀者。科瓦拉馬尼認為,儘管《人民日報》語言艱澀乾枯,作為觀察中國共產黨如何和黨內成員和幹部溝通的刊物,仍具有極高的觀察價值。
中國和印度的學者對彼此的研究都不夠
《美國之音》記者問:介紹一下你讀《人民日報》的背景和動機?
科瓦拉馬尼答:我認為,中國和印度兩國都對對方的研究不夠多。一直以來兩國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西方。印度一直以來都把研究重點放在近鄰和西方,但是過去四五年裡,這種情況開始發生改變。
2017年中印發生了邊境衝突。當時中國媒體報導此事時的語調非常的咄咄逼人。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前也有過邊境衝突,但是中國領導層和媒體在談到這些事時,他們的語氣並沒有如此兇狠好鬥。
但是到了2017年事情開始發生變化。那時候中印邊境軍隊有過70多天的對峙。當時《人民日報》重提1962年的中印之戰,這無疑立刻吸引了讀者的注意。相比之下,印度這邊對邊境衝突的報導比較克制。一般來說,印度媒體和美國媒體一樣,經常充斥吸引眼球的各路消息和報導,但是在這件事上還是比較克制的。這件事多多少少讓印度人開始轉變,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了中國,轉移到了這個崛起中的國家所帶來的挑戰。
所以在過去5年裡,印度有更多的人開始研究中國。儘管如此,我認為,印度學者還不是很善於利用中國的資源來學習,比方說看一下《人民日報》或者《求是》這種比較基本的資料。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中國國內和黨內發生了什麼。你如果總是只從印度或者美國的角度看中國,那可能很難理解當下中國發生的種種事情。
一代印度人曾經失去了對中國的興趣。他們曾認為,中國是個挑戰,是個安全威脅,但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機會。但是現在,很多中國公司選擇在印度投資,印度也有大量學生在中國學習。中國至少有兩萬多名學醫的印度留學生。印度在過去三四十年都只把巴基斯坦看做安全威脅,但是這種想法現在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國作為印度的鄰居,經濟體量是印度的4到5倍,和印度有邊境衝突並且表現了好鬥的姿態。是時候印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國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