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兒童染疫後中重症案例頻傳。對此,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6日指出,兒童染疫後出現中重症的狀況,僅占總數約萬分之5,兒童染疫後仍以輕症居家照護為主。輕症兒童居家照護時,勿擅自使用抗生素或任意服用成藥,若兒童出現發燒症狀,也應服用退燒藥水,並依照不同症狀服藥。
黃瑽寧表示,媒體上常見兒童中重症個案,但兒童染疫後為輕症的比例其實不低,台灣的兒童染疫後有32%為無症狀,出現症狀的兒童中有57%發燒、11%出現咳嗽、鼻塞等其他症狀,而國外的統計數據也和台灣相近,因此其實兒童只要出現發燒再進行快篩確認,大概就能抓出染疫的兒童。
黃瑽寧指出,據國外研究與他的臨床經驗,兒童染疫後發燒大概都燒到39度上下,平均發燒天數為1.7天,而成人則會從染疫第3天起比較不舒服。至於近期頻繁被媒體報導的哮吼症狀,的確在醫院病房中的個案數稍微增加,但大概只有1.5%至2%的兒童染疫後會出現哮吼,並非所有感染Omicron病毒的兒童都會有哮吼症狀。
黃瑽寧:兒童居家照護最需要的藥就是退燒藥
黃瑽寧提到,若未滿3個月的嬰幼兒染疫,或是經醫師評估有其他疾病須住院的兒童,染疫後都不能居家照護,因此真正符合分流條件能夠居家照護的,多數都是3個月以上,甚至1歲以上才符合居家照護的條件。由於兒童染疫後多數會發燒,因此居家照護最需要的藥物就是退燒藥。
黃瑽寧提醒,有部分家長發現兒童發燒後,會認為發燒對兒童免疫力好,因而很刻意不讓兒童退燒,以為孩童受苦抵抗力就會變好,但千萬不要有這樣錯誤的期待。退燒還有1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觀察兒童的精神活動力,近期在媒體報導上也可見兒童重症時,多會有肢體無力、意識不清等症狀,這些症狀都能夠在退燒後做比較清楚的觀察。
黃瑽寧:兒童吃過退燒藥後能抓住媽媽大腿,大概就沒什麼大狀況
黃瑽寧說明,進行視訊門診時,只要看到兒童在吃過退燒藥後,能夠抓住媽媽的大腿不放等,醫師大概就知道兒童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狀況,因為進入重症跡象的兒童,多數連抓媽媽大腿的力氣都沒有,常常就是乖乖、沒聲音的躺在一邊,因此只要兒童有討吃、討抱等行為都是好的跡象,兒科醫師開立退燒藥水時,也都會告知用藥劑量。
黃瑽寧指出,若兒童服用退燒藥後,仍出現高燒不退狀況,甚至體溫燒到41度,很可能就是大腦的體溫調節出現問題,已經開始有腦炎的前驅症狀,需要立即就醫。腦炎是因為腦部發炎所以溫度降不下來,並非因為溫度太高導致腦部發炎,當然溫度高可能會損害腦部,但不能將所有一般的發燒都視作最後腦部會損壞,「希望這次疫情不要造成以後大家濫用退燒藥的藉口,『因為要把溫度降下來,腦袋才不會壞掉』,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黃瑽寧:喘得誇張就是要緊急送醫的時機
黃瑽寧強調,兒童用藥可以根據出現的症狀來服用,不見得每種藥物都一定要吃,家長可以和醫師討論相關藥物是否需要服用,也勿任意讓兒童服用藥局購買的成藥,還是應該要和兒科醫師溝通,讓醫師為兒童量身打造用藥及劑量比較安全,且網路謠傳兒童要吃抗生素來避免重症,是完全錯誤的作法,若兒童染疫有需要吃抗生素,一定是醫師評估後覺得兒童有細菌感染,才需要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的結果不是好現象。
黃瑽寧提醒,要注意兒童不要脫水,若兒童希望喝奶、蜂蜜水等都可以,要補充水分才不會有脫水需要住院的狀況。此外,呼吸部分也需要觀察,家長如果發現孩童有呼吸急促的狀況,可以觀察兒童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若孩童為未滿11個月每分鐘大約50次、1到4歲每分鐘約40次、5歲以上每分鐘約30次,只要超過上述數值就算是呼吸急促,尤其兒童如果已經退燒,還喘得這麼誇張就是要緊急送醫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