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經濟制裁—不流血的邪惡戰爭

2022-06-15 07:10

? 人氣

2022年5月31日,歐盟領導人討論制裁俄羅斯事宜(AP)

2022年5月31日,歐盟領導人討論制裁俄羅斯事宜(AP)

俄國在遭受經濟制裁下,俄羅斯貿易部表示,直到2022年底,已限制氖氣等惰性氣體出口,以加強俄國的市場地位。氖氣是製造晶片的關鍵原料。《路透社》報導,俄國的惰性氣體出口限制可能會加劇全球晶片市場的供應短缺。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已經將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經濟體系推向了未知領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俄烏戰爭以來,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在主流媒體的「轟炸」下,俄羅斯好像就要「亡國」了。但是,現在看來,狀況似乎沒那麼糟。俄羅斯的金融體系與「總體經濟穩定性」並未在西方制裁衝擊下崩潰。貨幣走弱、外商撤離、進口萎縮等因素導致俄羅斯物價高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但整體經濟活動並未遭到重創;電力消耗、鐵路運量等指標也大抵維持正常。本來各主要國家之中,只有美國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影響不大;歐盟最近才同意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禁令,2022年年底才全面生效。這項禁令經歷很長的爭論,未來可能因戰局還有變化,因為這一制裁本身也會影響到歐盟,歐盟的能源價格已經飆升,通膨率接近兩位數。西方的經濟制裁的確打亂了俄羅斯的化石燃料出口,但俄羅斯石油出口每個月仍帶來約100億美元收益。由此來看,這個1億4600萬人口的大國還可以撐好一陣子。

經濟武器:制裁作為現代戰爭工具的興起

經濟制裁,已經成為當今全球外交史上「不流血的邪惡戰爭」。耶魯大學出版社2022年剛出版的《經濟武器:制裁作為現代戰爭工具的興起》(The Economic Weapon: The Rise of Sanctions as a Tool of Modern War) ,作者尼古拉斯·穆德(Nicholas Mulder)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殖民帝國的封鎖到監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法西斯主義的對抗,追溯經濟制裁的最早的使用。他在政治、經濟、法律和軍事歷史中進行了廣泛的檔案研究,揭示了經濟制裁做為一種強制性的「戰時工具」被採納為「維持和平」的工具。這項及時的研究揭示了為什麼制裁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戰爭形式,以及為什麼經濟制裁的意外後果如此巨大。尼古拉斯·穆德宣布,這將是全球經濟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他指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濟制裁出現的第一個國際歷史和這種發展的手段開始,經濟制裁已經主導著當今世界政治的格局。在 20 世紀初作為一種利用全球化潮流來捍衛自由國際主義的方式開始發展起來,它的吸引力在於它可以作為戰爭的替代。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其核心的黑暗悖論:「目的在防止戰爭的經濟制裁,它是以毀滅性的戰爭技術為藍本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