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指揮中心的「張飛殺岳飛,創意無厘頭」之後,蔡英文政府針對兒童疫苗的大內宣,又搞出一個死不認錯的大飛機,只不過這回不是資料分析的素養低落使然,而是根本沒搞懂好幾項流行病學相關知識。
這當然又是一個足以震驚國際的大笑話。但很遺憾的是,這也再度證明至少綠營的御用學者專家真的很離譜,在學門專業和資料分析這2種必備素養上,都達不到一個學者專家所必須具備的資格。
3大巨頭一起鬧笑話!
整件事很清楚。總統蔡英文先在臉書發文,宣稱「目前我們5至11歲兒童疫苗覆蓋率74.2%⋯⋯與國際相比,台灣兒童疫苗覆蓋率算非常的高」,結果被媒體抓包,這個數字是加上確診兒童人數之後計算而得,於是在次日將「兒童疫苗覆蓋率」修改成「兒童疫苗社區涵蓋率」。
隨後,行政院長蘇貞昌輕描淡寫的回應說,「確診以後就會有抗體」,意指計算疫苗涵蓋率時,應該把確診人數算進去。接著,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進一步解釋說,兒童第一劑接種率及社區涵蓋率概念較新,民眾不清楚算法。
3大巨頭異口同聲,但全部都是胡說八道。陳時中所述的「社區涵蓋率概念較新」根本是鬼扯⋯⋯和總統及閣揆犯了相同的錯誤,都誤認為「疫苗覆蓋率」有別於「疫苗涵蓋率」。
我不知道這個不可思議的錯誤是如何發生的。不論稱為覆蓋率或涵蓋率,其實都是英文「coverage」的中譯,只不過這個英文字依照行業慣例而分別代表數量或比例。例如「advertising coverage」通常是指特定廣告接觸到多少位目標閱聽眾,但有時也會用來代表接觸到該廣告的目標閱聽眾比例。因此,有時為了區分數量和比例,後者特別以「coverage rate」來表示。
但以疫苗接種而言,按照慣例就是用「coverage」來代表比例,因此可以直接譯為「覆蓋率」,而所謂的「疫苗覆蓋率(vaccine coverage)」或「疫苗接種覆蓋率(vaccination coverage)」,自然是指特定族群當中已經接種特定疫苗的人口比例。再者,若屬新冠疫苗這類必須多次接種的狀況,則會進一步區分為第1劑覆蓋率(first dose coverage)、第2劑覆蓋率(second dose coverage)等等。
其實,3大巨頭都主張疫苗覆蓋率有別於涵蓋率,根本就是打臉疾病管制署,而且是不由分說的打到鼻青臉腫⋯⋯到疾管署的新聞稿網頁搜尋就知道了,有些新聞稿使用覆蓋率,有些則選擇涵蓋率,甚至也出現放棄直譯、通俗易懂的「接種率」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