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明是汽車大國,為何在電動車被中國、美國遠遠甩開?專家:被以前成功困住

2022-06-24 10:40

? 人氣

對此,GM、福特等美國汽車三巨頭也正式全面擴充電動汽車生產體系,以配合拜登政府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的步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中國,2015年發佈了中長期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到2025年成為汽車製造強國」的目標,要將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售占比提高到20%(預計2022年中期實現),通過提供巨額購車津貼和給予國產汽車廠商優惠的方式,從零開始構築包含電池在內的廣泛零件供應鏈。期間出現了多達數百家魚龍混雜的電動汽車廠商,隨著近幾年階段性購車津貼逐步削減,電動汽車普及也曾遭遇危局。但隨著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急速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終於平安「起飛」。

最後是歐洲,由於歐盟主導嚴格限制尾氣排放,21世紀10年代中期之前,柴油技術的研發取得進展。但2015年,以福斯公司為首的汽車廠商因尾氣檢測造假引發了巨大醜聞(在當地被稱為「柴油門」事件)之後,與柴油技術並行發展的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進一步加速。從德國開始,電動汽車量產體制急速擴充。歐洲在傳統上,以德國為首的汽車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很高。因此,這也可看作是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迅速壯大的一種呼應。

那麼,日本為什麼在全球高速發展的電動汽車化浪潮中落後了呢?

2020年,日本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汽車和日產汽車合計不到12萬輛。

日本廠商投身電動汽車產業並不算晚。2009年,三菱汽車發佈i-MiEV,率先闖入電動汽車市場。2012年,豐田汽車發佈中型SUV電動汽車RAV4。日產汽車則在2010年發佈了名為「LEAF」的電動汽車。日本廠商擁抱電動汽車的時間都不晚。只是,時至今日它們都尚未真正轉入量產模式。

究其原因,除了日本廠商在內燃機方面有技術積累優勢之外,還因為以豐田汽車1997年發佈的PRIUS為代表的混合動力汽車仍有很強的競爭力。

再加上,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設備的折舊正在進行當中,構成汽車廠商的主要收益來源。在這種情況下,再在新平臺研發上投入巨額費用,那就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實現收益。這導致廠商對於推動電動汽車量產一度躊躇不前(類似於已故哈佛大學教授萊頓•克里斯坦森所說的「創新者的窘境」現象)。這也是事實。

另外,日本國內關於電動汽車的真正全面普及仍有很多謹慎論調,比如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續航距離、對用於製造電動汽車主要零件——電動機等的稀土和其他有爭議礦物(非洲國家等紛爭地區開採的礦物資源)的依賴、電池成本高等。疫情進一步遲滯了日本廠商對海外市場訊息的把握,可能誤判了美中兩國電動汽車迅速普及的趨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