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民進黨中評委、中執委登記結束,該選30席中執委、隨後互選的10席中常委,將成民進黨「新權力核心」。政黨的中執委,象徵該一組織的「社會形象」及「社會責任」,是「政黨機器」事實上的決策核心,勘類比公司之「董事會」。
惟攤開名單,此次中執委登記,民進黨內「英系」推出人選,在北部有「法院認證黑道」的前國策顧問黃承國,中部則有被批為「地下黨部主委」、曾經性侵未遂判決確定的許錦構,南部則有在農村填埋爐渣的郭再欽。
民進黨「英系」此份名單,從外人角度觀察,非但「不適格」, 更大有「黑道」黑手伸入民進黨的嫌疑。客觀地說,從去年「黑道之亂」等等社會爭議,洪耀福、黃承國、陳明文為首的「英系三人幫」,已經使民進黨鬼影幢幢。而如今,於黨政權力改選時,英系「政黑一體」戰隊全面現形。若這群人順利當選,「染黑的民進黨」,或恐將成難以撕裂的社會標籤。
如此評論,非從一政黨支持者,甚或是從政黨政治、乃或是派系角力的運作詮釋出發。因為,客觀而言,民進黨內「英系」大有人才,如基隆市議員、前總統文膽張之豪,或是前台大醫學系教授立委邱泰源,甚或是在地方深耕已久的台北市議員吳沛憶,以及具法律專業的立委劉櫂豪,如果是這份名單擺出來,相信「眾人皆服」,會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一時之選。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相較之下,此次中執委選舉,民進黨「英系」實際推出的人馬,民眾看見的是滿滿「利益運輸」、「權力交換」。資深黨員看了已然十分擔憂,那更遑論期待民進黨「領導力」的一般社會大眾?甚至更謹慎一點的說,若中執委「全面染黑」,我們怎麼能期待民進黨的政黨運作,符合《政黨法》中公平、民主、無差別待遇的要求?
論者有云,民進黨在近期,恐淪少數人共治的「寡頭體制」。更有其他論者直言,民進黨內以洪耀福、黃承國、陳明文為首的「英系三人幫」,類同中國文革時期的「四人幫」,或是民國初年的「CC派」。這群人為「利益」、抑或是為「權力」而打壓異己,不僅形成國家、黨政大事的「藏鏡人」,更甚至攀附當權者,將政黨機器成為黑道漂白的「保護傘」。
民主政治應該是「公民做主」,而非「政黑一體」藉此「染白」的機器。就組織層面來說,中執會、中常會是民進黨的核心,更是政黨最高權力機構,自應該受到人民檢視及社會公評。然而,民進黨與人民越來越遠,這部「失速列車」若不再急踩煞車,恐將會繼續在「平行宇宙」中迷航。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