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網路新聞被瀏灠次數最多的報導,竟然是某女性露兩點的娛樂新聞,難怪台灣會持續退歩!因為台灣最多人只在乎露不露,黑不黑?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今年2月公布「2017年度媒體代表字暨大事調查」網路票選結果,「亂」字拔得頭籌。媒體真的是值得關心的重要課題。
五、六年級生在讀國中時都要寫一本「生活週記」,學校規定要看各大報紙的國內外大事並寫時事分析,老師也告訴學生,閲讀報紙是吸收課本外知識最好的方法之一,於是看報,抄報及剪報就成為當時學生們要增長見聞最流行的方式。可見,媒體對國家教育是多麼重要。
台灣的媒體一直被戲稱為亂象,不僅是個「奇蹟」也是個「危機」,但在質疑台灣媒體是亂源之前,應該先確認媒體為什麼愛報導?説穿了,就是台灣民眾愛看,供需決定市場機制,讓媒體陷入生存與道德的兩難,「現實」是媒體素質無法提升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台視、中視、華視(老三台)的資金結構上有大的比例是公股,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這些政治色彩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改變,反而發展出多彩顏色,各台「黨同伐異」現象尤其明顯,針對同一件事件,在無具體證據支持下,卻可以基於不同政治立場各自陳述,混淆民眾知的權利,「政治」是媒體素質無法提升的原因之二。
1994年,政府發出第一張合法的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共有57家籌設成立,也開啟有線電視蓬勃發展,台灣的有線電視系統在全台灣被劃分為51個經營區,其實8成以上經營區,都只有一家業者,獨佔市場,由業者決定民眾看的內容,當自由競爭不存在,就無法提供更有優質節目。「霸佔」是媒體素質無法提升的原因之三。
媒體應秉持專業、良知及自律原則,避免單方面的立場與偏好,減少「政治綜藝化」及「綜藝八卦化」,及提高國際、經濟、公共政策及文化報導的比重,培養下一代的國際觀及競爭力。媒體確實會影響人的思考及性格養成,民眾也應提高自我篩選訊息能力及公民政治素養,盡量避免負面新聞進入家庭,而政府應再健全監督機制,讓市場更自由競爭化,協助業者提高新聞品質。
「言論自由」是台灣引以為傲的主體意識,但台灣很小,一個徧差的報導很容易造成對立、仇恨,此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社會融合的力量。建立健全的媒體環境,是媒體、民眾及政府三方面的責任,一起共同推動真正對台灣社會有益助的傳播政策,給下一代有更美好的環境。
*作者為中正大學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