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上述策略之下,北京當局除了對外推廣中國文化,也積極向他國宣傳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政府治理能力、政治動員力以及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雷普尼柯娃表示,儘管這些能力多被學者歸類為「硬實力」,但中共認為所有能改善中國形象的事物,都可以被視為「軟實力」。
另外,雷普尼柯娃也觀察到,華盛頓經常透過軟實力來轉移大眾對其硬實力的關注,但北京卻習慣透過硬實力來提升其軟實力的影響範圍和力度。同時,中國人普遍也將軟實力的概念,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倡導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相互連結,旨在鞏固中國社會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中國軟實力在非洲、拉丁美洲效果顯著
不過,部分人士也提出質疑,若從西方角度出發,中國的軟實力策略似乎可說是———以物質彌補其價值觀吸引力的不足。但雷普尼柯娃認為,雖然經濟利誘並非軟實力的運用,但北京透過提供他國人民經濟援助、就業機會和技術培訓等資源,不但有助於提升中國「慷慨、務實、有競爭力」的形象,受助民眾也會因此對中國產生情感連結,尤其在資源缺乏的國家。
事實上,中國務實的軟實力戰略早已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南方國家」,取得巨大的成效。根據非洲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34個非洲國家當中,有高達三分之二的人民認為中國投資有助於非洲發展。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在中南美洲國家阿根廷、巴西及墨西哥進行一項調查,其結果也顯示約有半數受訪者對中國抱持良好印象。
「零和遊戲」還是「雙贏」?
對此,雷普尼柯娃也提出一項有趣的觀察:當美中雙方將彼此的軟實力競逐視為「零和遊戲」時,包含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內的多數國家認為,美國和中國所採行的模式各有優勢,兩者並不互斥,而是互補,若能同時採用即能達成「雙贏」。
然而,談及美中在軟實力戰略上所面臨的挑戰,雷普尼柯娃表示,美國近來因國內民主制度崩裂、種族歧視事件頻傳、墮胎權引發爭議等因素,導致它在推廣自由民主價值時,出現言行不一的困境,說服力大幅下滑。
至於中國方面,雷普尼柯娃則認為,由於其戰略強調實用性,一旦中國的援助效果不彰,或是不敷使用,他國恐將斷絕與中國的聯繫,抑或要求更多的資源。對於經濟持續放緩的中國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外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