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連續下降兩個月後止步,未能連續三月下降。6月20日,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也就是說,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與5月保持一致。
中國的大多數新增貸款和未償貸款都是基於一年期的LPR進行浮動,五年期利率則影響著抵押貸款的定價。
5月份中國下調了五年期的LPR,幅度之大出乎市場意料,目的也很明確,即刺激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以挽救因疫情封控而受損的經濟。
然而,與此同時,聯準會連續加息,而且在美國國內通膨水平持續高漲的情況下,把加息幅度提高到28年來的新高。分析人士認為,中美在貨幣政策上背道而馳,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陷入兩難——如果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來救經濟,可能會造成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經濟將面臨新的難題。
中國:降息的衝動
中國降息的衝動來源於兩點——一、利息處在高點,有息可降;二、經濟在二季度遭受打擊,亟需恢復。
針對第一點,即便在經歷了一輪下調後,中國的相關利率依然維持在高位——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相比之下,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聯準會「一口氣打光子彈」,將利率直接降到0%-0.25%,並一直維持到今年3月。
路透社援引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經濟學家稱,如果西方央行今天面臨的挑戰能給中國帶來任何教訓,那就是貨幣政策不應過於寬鬆。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幾年中對發達國家魯莽的貨幣寬鬆政策提出了批評。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在寬鬆方面一直比較克制。
換言之,中國的利息水平還處在較高的位置,有降息的空間。
針對第二點,中國經濟在疫情中坐上了過山車。2020年一季度後,中美的經濟狀況開始分化,中國控制住疫情後,經濟快速反彈,2020年二季度直到2021年底,中國都維持著可觀的經濟增長,沒有降息的必要。
直到今年3月份開始,疫情突襲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此外大量城市都時不時進入封城狀態,使經濟預期迅速惡化。中國政府救經濟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甚至要求各地方政府刺激手段「應出盡出」,降息也成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同時期,美國則因為前期過於激進的「撒錢」措施,再加上俄烏戰爭、供應鏈擾動等因素,陷入高通膨的痛苦之中。
中美政策分化
面對完全不同的國內經濟形勢,中美的貨幣政策開始分化——美國急著加息,中國則有降息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