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少有識者都認為台灣可能是「下一場大型衝突的爆發點」。其實美軍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去年就在國會警告,北京可能會在六年內奪取台灣;史丹佛大學的中國軍事和安全政策問題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也強調,台灣是習近平「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甚至宣稱祖國統一「不能拖到下一代」。這似乎意味著在習近平的第四個任期結束(2032年)前,解放軍就會發起武統行動。
普京對烏克蘭實施的「特別軍事行動」,也讓台灣的危局更加受到矚目。尤其習近平與普京戰前才宣稱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俄烏戰爭爆發後,北京又遲遲不願譴責莫斯科的侵略行動,中國官媒對於俄羅斯的宣傳也屢屢加以負荷。當西方國家的焦點都擺在烏克蘭情勢,歐美各國不願直接出兵對抗俄羅斯,似乎也顯示莫斯科的核威懾確實奏效,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擔心,中國領導人可能得出結論:美國不願跟核武強權為了台灣開打。
所以中國對台灣採取武力統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嗎?著名漢學家與中國政治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在《外交事務》撰文力排眾議,主張「中國其實不打算對台灣動武」(China isn’t poised to invade Taiwan),也不需要像美軍前印太司令或者其他學者專家一樣,擔心中國這幾年就會攻擊台灣。黎安友並非認為習近平不想統一台灣,而是他認為中國對台灣一直保有「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而且北京的「戰略耐心」不只是對台灣如此,在其他領土爭議的場域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