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防疫無方飽受抨擊,根據《美聯社》事後調查,當年WHO之所以推遲宣布疫情的嚴重程度,部分是出於擔心觸怒捲入的非洲國家,擔心對其經濟造成傷害,因而在疫情傳播初期沒能防微杜漸;在救災現場,工作人員仰賴過期的消毒水、爭論屍袋的顏色,在疫情高峰期過後才建成伊波拉診所等案例,在在顯示WHO的指揮紊亂。歷經慘痛教訓,累積對抗伊波拉經驗的WHO,這次不敢掉以輕心,避免噩夢再度重演。
足堪告慰的是,目前看來在剛果的疫情似乎不會像四年前棘手。哈佛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賈哈(Ashish K. Jha)說:「這次面臨的情況比2014年要好解決得多」,和其他國家相比,剛果民主共和國和伊波拉病毒打交道的經驗更加豐富,而目前大多數的病例還只在偏遠地區出現,雖然難以即時反應,卻也更容易控制。WHO表示將在當地採用「環狀接種」(Ring vaccination)法,對與病患接觸者及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首先進行接種,不過疫苗必須保存在攝氏零下60度的環境下,對於供電不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來說也是需克服的一大挑戰。
文水麗表示,現在要對WHO的危機處理持樂觀態度還為時過早,「經歷過2014年發生的事情,我不認為現在可以掉以輕心」,WHO這次能否抗伊戰爭能否打出漂亮一仗,全世界都在關注。
The Emergency Committee concluded key challenges.#Ebola in #DRC has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concern: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2018年5月18日
-The risk of rapid spread in an urban area
-Several outbreaks in remote & hard to reach areas
-Health workers have been infected, may be a risk for further amplification
伊波拉病毒為人畜共通傳染,會由蝙蝠、猴子與猩猩直接傳染給人,人與人之間則是透過患者的血液與分泌物傳染,初期症狀為突然發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伊波拉病毒致死率平均約50%,目前雖有疫苗,但仍無藥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