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林照真對新聞工作的信念。
她在學界的研究也多受20年新聞實務工作影響,對於問題更敏感、更知道如何掌握研究重點。「新聞與研究,都是探索新現象、新發現,2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過去她負責的調查報導,通常要花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有成果,同事往往不知道她在幹什麼,「當時就習慣孤獨,在學術研究中也是一種孤獨的情境,當探索新的主題時,不確知會得到什麼研究結果,過程中要慢慢去讀文獻、訪談、找資料,都是一個人慢慢完成,一脈下來的工作。有人認為新聞工作容易,學界工作困難,其實各有各的要求,新聞工作也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必須探究的真相:收視率、數位轉型、假新聞
進入學界以前,她在天下雜誌做電視新聞收視率方面的報導,後來覺得有更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就當成博士論文主題研究了2年多後出版;看到電視新聞內容被收視率宰制,她的心裡很難過。「電視新聞記者不是沒有理想,而是整個結構使其無法發揮所長」。然而直到今日,收視率仍舊是影響電視新聞最主要的問題。
數位時代來臨,媒體面臨空前挑戰,她又開始研究。回想以往報紙還曾爭過「百萬發行量」,現在報紙每年的網路瀏覽量可能以億計,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網路大大擴散了新聞內容,也大幅瓜分了傳統媒體的廣告,網路本身就是媒體,和傳統媒體爭奪眼球。傳統媒體必須在科技上轉型,原先獲利模式必須改變,工作人員如何在24小時不停歇的時間壓力下維持新聞品質與正確性,這些「人類傳播史從未遇過的、值得觀察研究的話題」讓林照真遠赴紐約時報、倫敦的BBC和衛報,以及位在卡達杜哈的半島電視台,探究國外媒體到底如何面對網路衝擊和數位轉型。
當時衛報與BBC均喊出「數位第一」Digital First,所有記者意識到要為網路寫新聞,所有新聞先上網,再好好編輯原來的報紙、電視內容。「一開始很麻煩,不同媒體記者原是受不同的訓練,但現在安排網路、電視、報紙部門坐在一起,期間的磨合非常困難,牽涉不同的作事方式與新聞見解,甚至彼此互相競爭。」
林照真也發現她訪問的這幾家國際媒體,都以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經營社群媒體,與台灣的小編經營非常不同。「網民喜歡俏皮新鮮的語言,但新聞講求客觀中立、不帶情感,這樣的寫作或報導方式不見得受網友青睞,部分媒體可能會放棄一些原則,用俏皮手法或釣魚式的標題,但我認為新聞不能只為爭取眼球,仍應堅持基本原則,才可能在數位市場中與其他訊息為之區隔,獲得重視。」
「真實的新聞是社會的磐石,必須有人去做這份工作。我覺得新聞工作的本質需要被了解,不要把新聞記者與YouTuber放在一個天平上,這是完全不同的2個行業。」林照真再一次強調了「什麼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