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要求他考100分,「盡力」就好…心理師:小心教出自我要求完美的玻璃老鷹型孩子

2018-05-23 08:20

? 人氣

這些第一志願、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客觀上來說,長大之後往往有不差的成就。而高成就的他們,有一些的確對自己擁有飽滿的自信心;但也有一些孩子儘管表現優異,卻是戰戰兢兢地害怕自己失敗,甚至對自己很沒信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麼,關鍵點在哪呢?

關鍵點不在於這些孩子多麼成功、優秀,而在他們「如何面對失敗、挫折」。而我稱那些表現優異,但卻一直害怕自己不夠好的孩子為「玻璃老鷹」

遠遠地看,在陽光底下,閃閃發亮,但卻需要一直在天上奮力展翅飛翔。他們耀眼,所以他們更不敢「停下來」,他們甚至不敢落地,怕沾上了「塵土」、不再耀眼。但也因為很少落地,一旦力道抓得不好,會不小心摔得粉身碎骨。

(
玻璃老鷹型的孩子不擅於面對失敗、挫折,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摔下來,就不再耀眼。(示意圖/WOWOW@facebook

太少接受挫折,缺乏應對的勇氣

玻璃老鷹型的孩子,他們太少挫折,所以不知道挫折是什麼滋味。他們甚至不知道:「當有一個小小的挫折,並不會讓他們的人生,全盤皆毀;他也不會一無所有;身邊的人也不會因此不愛他、討厭他。」

即便有的人會因為自己的表現而貶低自己,這是因為一種思考習慣養成:習慣用一種比較功利的角度、片面地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不是自己需要承擔的。

表現優異固然是一件令人值得開心的事情,但玻璃老鷹的孩子,卻因為習慣性地待在那個「優越」的位置,所以他們把「表現得好」當作是理所當然的。而喜悅有時候像是「毒癮」一般短暫。

因為隨之而來的,是他們害怕:「下一次我是不是還能夠繼續表現得那麼好」、「如果下一次我做不到、該怎麼辦」的恐懼。

能力夠的人,很不幸地,他們可以一直持續地維持「很優秀」的形象。為什麼說很不幸呢?因為我認為,在人生的早期,若能夠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挫折,他們會對自己、對這個世界,產生更真實的認識。舉個例子:

「當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時候,有時候事情仍舊沒有辦法如我所願。那並不是我的問題、我的錯。」

「當我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同時間,我也有一些其他事情是可以做得不錯的。我不需變得完美,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舊可以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

這些都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很重要的「自我修復」想法。

所以有些玻璃老鷹類型的孩子,他們的人生遇到的第一個挫折,並不是在學業或工作上,而是在人際感情上。

因為有時候人跟人的關係,並不是像課業一樣,「我很努力、很努力,就一定能夠讓事情變好」。於是在這些時候,孩子會遇到很大的挫敗感與無力感。

(圖/pakutaso)
有時候人跟人的關係,並不是像課業一樣,「我很努力、很努力,就一定能夠讓事情變好」。(示意圖/たけべともこ@pakutaso

一直處在「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感覺

沒有人發現,其實他們對自己是很沒自信的。甚至有些優秀的孩子會公開表示自己沒什麼自信、也有脆弱的一面時,其他人的回應幾乎也都會是:「你都表現那麼好了,你都沒自信了,那我該怎麼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