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貿易順差和外國投資就不斷暴增,2021年的淨外匯收入達到了36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藉由分析中國的經常帳和金融帳,我們可以了解近期資本從流入轉為流出的原因,也能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發展。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貿易順差和外國投資就不斷暴增,2021年的淨外匯收入達到了365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這個趨勢到2022年2月出現逆轉,在連續22個月的資本流入之後首次出現淨流出。藉由分析中國的經常帳和金融帳,我們可以了解近期資本從流入轉為流出的原因,也能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發展。
在經常帳部分,淨出口為中國的外匯收入貢獻良多。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全球對電子產品和醫療保健產品的需求強健。中國出境旅客大幅減少,進口的服務因此大減(降低幅度相當於2019年進口總額的9%,服務進口的50%),減少了資本外流。不過,由於最近外國需求快速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目前還不能保證中國今年繼續保持巨額的貿易順差。
外商直接投資(FDI)減少,並非資本外流的主因,因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業務擴張速度,一直都比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速度來得快。事實上,主要外流的資本是證券投資。2022年2月,中國資本淨流出320億美元,是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大的資本外流,2021年,平均每月資本流入為90億美元。
像這樣資本流動突然逆轉,其實是有幾個可能的原因。首先,烏俄戰爭造成重大的避險轉移,在以往的事件中,投資者普遍認為中國是避險的絕佳選擇,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中國一直可以從新興經濟體吸走資本,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再者,有傳言稱,某些俄羅斯投資人可能已經變賣資產換現金,他們持有的中國債券總價大約1400億美元。除了俄羅斯因素之外,中國和美國的主權債券利差在一年前還高達300個基點,今年3月卻首次逆轉。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對中國債券投資者而言相當不利,2022年似乎也沒有起色的跡象。自3月以來,外國投資者拋售中國債券的總額已刷新了紀錄,4月壓力又進一步加劇,在地緣政治風險和經濟壓力的影響下,美國聯準會快速收緊,也導致中美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烏俄戰爭也讓許多投資客試圖避開中國風險,例如中國可能面臨的次級制裁。最後,中國Omicron疫情持續拖累經濟,也提升了企業營收風險。
關於利差,美國聯準會採取鷹派路線,收窄了中美2國10年期主權債券利差,從2021年12月的127個基點,跌至2022年4月的接近零點。同期,中國企業發行的海外債券利率從3.47%飆升至5.29%;境內債券利率則從3.4%微幅下降至3.31%,與中國央行今年早些時候降息10個基點的幅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