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次電價平均調漲8.4%,政府顧及選票而讓工業用電漲幅大於住宅用電,並宣稱電費只占可支配所得0.83%,因此對全國各個家庭的影響極其有限。看起來沒錯,但其實又是「九分真一分假的謊言」⋯⋯隱瞞了物價必定上漲,民眾消費負擔必定增加的事實。
以國泰集團給出的物價因而上漲0.4%來估計吧。沿用109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81.5萬元這個數字,未來1年每戶消費支出將因為電價調漲而增加3260元,相當於普通家庭好幾個月的電費,而這只是每月用電1000度以下的家庭所增加的負擔,用電大戶則是一頭牛被剝兩次皮。所以,當個傻蛋,對政府體恤民眾而多漲工業少漲住宅感恩戴德吧⋯⋯套用一位網友使用的網名:這根本就是在「笑談渴飲愚民血」!
超額死亡世界第二低?這是在醜表功嗎?
接下來要針對疫情指揮中心了。我不知道指揮官陳時中是否要選台北市長,但我確知指揮中心已經急著向民眾邀功了⋯⋯繼5月底用「流行病學趨勢分析」字卡,來彰顯台灣防疫成效冠蓋亞洲之後,這回野心更大,用4張投影片宣稱台灣防疫成效全球數一數二。
那4張投影片涵蓋4個防疫面向,其中「兒童疫苗接種率世界第一」和「給藥率世界第一」屬於防疫「過程」而非「成效」,因此我只針對「超額死亡世界第二低」和「染疫死亡率在主要國家中處於最低程度」來討論。
超額死亡(excess deaths)是用疫情期間實際死亡人數,扣除其間的染疫死亡人數,再減去假設沒有疫情時的預估死亡人數,其唯一用途是拿來推估官方統計的染疫死亡人數是否可能低於實際值,亦即是否可能存在「死亡黑數」。
指揮中心拿出這張投影片來邀功時,我的下巴都掉了,只能提出兩種解釋⋯⋯其一是指揮中心裡頭的都是流行病學的門外漢,不知道超額死亡估計數的用途與限制,其二是指揮中心裡頭的都是不擇手段急於邀功,而且自視很高,把民眾當成笨蛋的自戀狂。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確實把台灣排在新加坡之後,2者的超額死亡都呈現負數,因此「世界第二低」這點表面上確屬真話。然而,超額死亡人數並不是防疫成效指標,其用途、推估、與解讀等等都迥異於指揮中心現有作法。我也懶得逐一敘述說明了,直接用表1點出指揮中心所犯的錯誤。
看完表1的內容,自然能夠瞭解指揮中心有多麼荒唐,例如因為民眾「主動封城減少外出」而導致意外死亡人數下降,於是超額死亡人數出現負數,結果卻變成「指揮中心的功勞」,這是什麼鬼邏輯?
我對《經濟學人》的資料深感懷疑,因此先用簡單的同期比較法,再用100年到110年的死亡人數建立迴歸預測模式。結果顯示,今年前5個月實際死亡人數約8.1萬人,高於去年同期和迴歸模式兩者所預測的的7.7萬人,而這段期間染疫死亡的人數還不到2000人,因此超額死亡仍然呈現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