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火延燒逾4個月,烏軍日前被迫撤離烏東盧甘斯克州(Lugansk)最後據點利斯坎斯科(Lysychansk)。對此,前立委郭正亮於節目《亮點交鋒》中分析,美國政府透過媒體醞釀,逐漸調整國民的認知,讓人民在國家政策出現轉向時,能夠習慣認知氛圍改變,而美國在俄烏戰爭上已回到現實利益的計算,且美俄近期也做出幾項交易,「把烏克蘭交易掉了」。
郭正亮指出,美俄近期做了4大交易,第1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正式告知烏克蘭,不希望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第2是北約通過芬蘭、瑞典入會,並向俄國承諾不在芬蘭、瑞典駐軍,俄國則表示芬蘭、瑞典與烏克蘭的性質不同;第3是瑞典承諾土耳其,不支持庫德工人黨獨立運動;第4是俄羅斯、北約互表善意,俄國在蛇島撤軍,緩和烏克蘭糧食出口危機,立陶宛解除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封鎖。
郭正亮表示,北約不邀請烏克蘭入會的戰略,至少在10年內不會改變,俄國才同意將芬蘭、瑞典與烏克蘭視為不同的性質,但事實上據《美國有線電視》(CNN)獨家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早在6個月前就密會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但芬蘭過去就發生過很多地緣政治的事件,直到今年1月認為要加入北約的民調僅28%,不過到3月增加到56%,5月升到68%,過程中當然包括美國的鼓勵。
俄烏戰爭脫離美國事先預期 衝擊全球經濟通膨嚴重
郭正亮分析,美國政府透過媒體醞釀,逐漸調整國民的認知,讓人民在國家政策出現轉向時,能夠習慣認知氛圍改變,例如《紐約時報》在3月初時稱讚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英雄式的反抗是全球模範,但後續又出現美國政府擔心援助烏克蘭武器會外流走私,可見歐美國家已經體認到,繼續援助烏軍將會是無底洞,要逆轉戰局恐怕不太可能,更會產生很多軍事後果。
郭正亮認為,《紐約時報》的報導非常具有代表性,絕對都是美國政府、國會高層放出去的訊息,文章內容對當下美國政府與軍方的主要看法非常準確,但美國政府擔心援烏武器會外流走私非常奇怪,烏克蘭從1991年蘇聯瓦解後,一直都是武器走私外流最嚴重國家,歐美各國絕對事先都知情,美國情報部門甚至還有報告研究相關現象。
郭正亮提到,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早在去年12月10日就跟哲連斯基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定權在哲連斯基手上,美國不可能沒有準備好,不然也不可能鼓舞烏克蘭的信心,想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而《紐約時報》5月中旬卻發出社論,稱俄烏戰爭變得複雜,言下之意其實就是俄烏戰爭脫離美國預期,而變化就是通膨變的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