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斯諾克與台灣撞球之展望

2022-07-13 05:30

? 人氣

撞球在台灣是一項頗有歷史的運動,但發展空間一直相當有限。圖為世大運順利奪金的撞球男子雙打柯秉逸和柯秉中兄弟檔。(資料照,蘇仲泓攝)

撞球在台灣是一項頗有歷史的運動,但發展空間一直相當有限。圖為世大運順利奪金的撞球男子雙打柯秉逸和柯秉中兄弟檔。(資料照,蘇仲泓攝)

2022年是斯諾克運動值得紀念的一年,英國名將「火箭」奧沙利文在世錦賽決賽中以18:13打敗對手川普,獲得自己第7個世錦賽冠軍。此前擁有最多世錦賽冠軍的選手是「皇帝」亨德利,如今奧沙利文世錦賽數目與其並肩,且三大賽冠軍數目比亨德利多3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斯諾克的第一人,中研院朱敬一院士還特別於風傳媒撰文,分享他的喜悅之情,令筆者非常感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奧沙利文與此次對手川普在決賽的相遇,總是令筆者想起,許久以前,尚是孩童的川普遇見了奧沙利文,留下了歷史性的照片,如今兩人會師克魯斯堡,或許是命中註定的對決。其實更早以前,還是孩子的奧沙利文也在中餐廳遇見當時的球王戴維斯,留下了歷史的一幕。兩張照片,訴說著一項運動的世代更迭,令人感慨萬千。

斯諾克的發展

對於斯諾克國人或許不熟,因為在國內更為風行的是花式撞球,這兩種都屬於撞球運動。撞球與網球、高爾夫、保齡球並稱四大紳士運動,而撞球又有許多分類,如台灣最常見的花式撞球,其他包含斯諾克、開侖以及俄式撞球等,玩法不盡相同。斯諾克獨特之處在於,球檯大,球體小,因此對於擊球精準度要求很高,此外,斯諾克有特殊安全球玩法,可以利用障礙球的方式,迫使對方被罰分進而贏得比賽。對於擊球姿勢,斯諾克也有既定的標準,除了要求手、球桿、視線呈一直線之外,最常看到球員俯身擊球時,將頭完全貼在球桿上,運桿時下巴摩擦球桿,這是為了以更低的視角瞄準,以維持較佳的進球率。

斯諾克與其他運動一樣,喜歡幫選手取外號,例如擊球速度快的奧沙利文被稱為「火箭」、做球精準的希金斯被稱為「巫師」、遠台進攻精準的威廉姆斯則被稱為「金左手」,既好記又能起到推廣作用。

斯諾克一直以來是紳士的運動,但奧沙利文的出現大幅改變了傳統的生態,他在斯諾克界成績斐然,自然是斯諾克的最佳代言人,不過他也有許多爭議之處,例如本次世錦賽第一輪就因為打丟一個黑球,便做出一個不雅手勢,甚至曾在中國公開賽輸球後的發佈會中,將麥克風夾在兩腿之間。賽場中的奧沙利文也曾在擊球時,將右腳放在球桌上綁鞋帶,甚至因為鞋不合腳,直接光腳繼續比賽。其脫序的行為總是令人震驚,但全世界球迷都折服於其精湛的球技,他的張狂與爭議,也因為他的天賦得以支撐起來,斯諾克因他而開拓許多球迷與市場,在一片紳士與禮儀之中,他的狂放不羈或許是他吸引球迷的一大關鍵。

斯諾克近年有長足的發展,除了比賽愈來愈多之外,中國大陸優秀選手大量進駐斯諾克球界,掀起驚濤駭浪,也改變這項一直由英國人統治的運動,東升西落的態勢逐漸明朗化。雖然比賽與獎金提升,但與另一項紳士運動網球比較起來仍有顯著差距,以網球四大賽中的溫布頓為例,男女單冠軍各可以拿到200萬英鎊,斯諾克中最高級的賽事世錦賽,該賽事全部獎金總額只有239萬5000英鎊而已。對於台灣本土來說,早期也曾經流行斯諾克,但當時的球桌並不是現在標準的斯諾克球桌,而是較小的花球桌尺寸,球桌尺寸其實也大小不一,但在小桌上放置斯諾克樣式的撞球,也別有一番樂趣,在早期的許多電影中可以發現他們的身影。

斯諾克與花式撞球間的不同

斯諾克與花式撞球間有許多不同處,對於接觸過的愛好者們,應該體會甚深。

其一,在職業賽場上,斯諾克選手與花球選手各領風騷,雖然偶見斯諾克選手跨界參加花球賽事,但成績並不突出,主要是推廣目的為主,2021年川普參加美國公開賽遭到11:1橫掃,可知斯諾克選手與頂尖花球選手相比依舊有一段差距。但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較大的球桌與較小的球,以及更難入袋的圓弧袋口,大大增加進球難度,以筆者自身經驗來說,初次接觸者要進一球都難如登天,因此對於民眾來說,斯諾克的入門門檻較高,也更需要耐心。

其二,花球比賽節奏快,斯諾克節奏慢。花球比賽通常選手須在時間內出桿,因此一局大多在幾分鐘內結束,但斯諾克比賽則不同,一局中球數較多,且色球會不斷擺回點位,可透過障礙球取分的規則也時常造成比賽防守時間長,另外斯諾克選手出桿是不限時的,須知今年世錦賽最長的一局是由塞爾比與顏丙濤創造的85分鐘,一局用時超過1個小時,足見斯諾克比賽的特質,這也是為何奧沙利文會獲得廣大球迷喜愛的原因,他出手迅速,思考敏捷,時常在幾分鐘內取得破百高分,流暢的擊球也使球迷看得過癮而不致昏睡。近年來斯諾克出現了新的比賽形式「單局限時賽」,單局十分鐘為限,一局決勝負,觀眾也能高聲喝采,一改斯諾克的文靜特質,雖然將它設定為排名賽引起許多爭議,但也扭轉了斯諾克為人詬病的比賽冗長問題,加速了斯諾克的推廣。

其三,兩者比賽風格不同。觀賞斯諾克比賽時,觀眾是不允許說話或大幅度移動,避免影響球員,花球的比賽風格則較為輕鬆,有時比賽會有背景音樂。冠軍賽結束後,斯諾克球員通常握手後會直接回到座位,而花球獲勝者有時會跳到球檯上慶祝勝利,內斂與奔放,兩者各有特色。

撞球精神為何?

其實,不管是斯諾克或花球,都是非常好的撞球運動,從事撞球運動有不少優點:

不受身材與年齡限制。例如4屆世錦賽冠軍希金斯的身高是173公分,當然斯諾克球檯大,部分身材球也須仰賴身高,但與籃球、排球相比,身高相對不吃重;至於年齡部分,奧沙利文2022年以超過46歲的高齡拿下世錦賽冠軍,其運動生涯從1993年獲得第一個排名賽冠軍,到2022年的持續巔峰,縱橫將近30年,在眾多運動中,撞球是年齡與體力需求較少的項目,運動壽命是其優勢。因此,對於長輩而言,撞球是可以一輩子從事的運動。2003年報導一位曾獲得老人會撞球賽冠軍的百歲人瑞,可見年齡並不阻礙長輩享受擊球樂趣。

其二,豐富的娛樂性與技巧。曾經北京大學票選國內大人物,與胡適之先生並列第四名的段祺瑞也愛打撞球;在西方,幽默大師馬克吐溫也是撞球愛好者,足見撞球之魅力。在撞球運動中,藝術球項目恐怕是最吸睛的一種,球員使母球以不可思議的弧度運動,或者一桿同時入袋多球,是撞球藝術的絕妙展現。

其三:追求專注與心靈的平靜。以筆者自己打球的經驗而言,撞球是平靜身心的方式之一,在這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嘈雜世界中,打撞球可以在衣衫不濕透的情況下,專注在擊打每一顆球上,不僅是與自己的對抗,更是能培養耐心、去除雜念與穩定心靈的精神境界。茶有茶道,花有花道,棋有棋道,球亦有其道。茶道以茶人純一無雜的精神層次為目標,花道講求「清、雅、美」的藝術形式,棋道以黑白點線之間培養超越凡塵的思考方式,球道則是在方圓之間的運動傳遞,展現和諧的精神,媒介不同,其理甚通。

撞球在台灣的展望

台灣素有「撞球王國」美譽,在2300萬人口中出過許多世界冠軍,如男子的趙豐邦,柯氏兄弟柯秉逸、柯秉中,女子的陳純甄、柳信美等,可見台灣撞球人才濟濟。但台灣主流文化對於撞球卻有既定的負面印象,例如早期的彈子房時常與吸菸、賭博、翹課、髒話等形象連結,諸如本土許多著名電影,徐小明導演的《少年吔,安啦!》、侯孝賢導演的《風櫃來的人》以及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劇中角色不時飆國罵、掏槍,甚至殺人橋段也發生在撞球間,可見撞球的刻板印象已然存在,如此對於台灣撞球運動發展與人才培育實為不利。

20170831-世大運中華隊撞球國手柯秉逸、柯秉中、許睿安31日搭乘車輛參與「英雄大遊行」活動,於館前路時受到兩側民眾熱烈歡迎。(顏麟宇攝)
2017年世大運我國撞球國手柯秉逸、柯秉中、許睿安搭乘車輛參與「英雄大遊行」活動,於館前路時受到兩側民眾熱烈歡迎。(資料照,顏麟宇攝)

此外,台灣近年來隨著大型比賽的停辦,提供選手揮灑的空間減少,撞球風氣也逐漸下降,從1998年的3000家,下降至2021年的220家,而選手職業生涯也變得不穩定,足見影響之大。但可喜的是,近年來逐漸有許多促進撞球發展的措施,以前撞球館總是煙霧瀰漫,近年持續推動球館禁菸,雖然仍有進一步加強落實的空間,但已稍有成效。此外學校鼓勵撞球運動,提供場地並且派球員參加比賽,同時許多大專院校體育課程中也加入撞球項目,以利推廣。運動中心提供撞球場地給民眾使用,鼓勵長輩運動的免費公益時段中,也有撞球的身影。一般坊間撞球館也陸續舉辦撞球營隊,逐漸扭轉撞球在社會中較為黯淡的形象,使其成為健康的全民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灣能打斯諾克的地方顯著少於花式撞球,其實台灣斯諾克的表現並不差,例如2009年東亞運男子組拿下團體賽銀牌,以及2010年亞運女子斯諾克銀牌等,雖是花球選手轉打斯諾克,但成績確實不俗,因此仍值得善加推廣。對於花式撞球與斯諾克來說,出現人才的斷層,對台灣這項相當擅長的項目來說是非常可惜的。中國大陸近年非常提倡撞球運動,嚴格的要求與機械式的訓練,造就了撞球水準的大幅提升,不僅是花式撞球與斯諾克,中式黑八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令全世界重視。

推廣撞球運動需要多方努力,諸如撞球本身環境的改善,更多媒體的關注,國家對於選手的支持,長期人才培育計畫等,都需要相關資源的投入,近年的確有所進步,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文對斯諾克稍做介紹,本意仍希望撞球運動能成為更健康、友善的運動,相信在各界持續不斷努力下,能谷底反彈,扭轉頹勢,使全民享受撞球的趣味,並期待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作者為北醫醫學系畢業生、撞球C級裁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