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冰河期其實已經開始,全台大專校院8849個系所,去年有198個系所招生掛零,這2年出現連所謂頂尖大學研究所招生都不足甚至掛零─台大人類系、社會系、清大社會系等博士班去年招生都掛零。原本許多學校寄望多招陸生緩和窘境,但這條路顯然已無望,兩岸關係僵局讓來台陸生人數開始呈兩位數的衰退,未來成長無望。現在再加上連國內頂標高中生隱然出現的出走潮,台灣高教危矣!
與此同時,台灣同時也有人才流失危機,而且比高教危機更早出現也更嚴重,至少已近10年。官方統計從2005到2015年,台灣赴海外就業人數增加一倍,而且出走的主體是青壯、高教育水準者。台塑總裁王文淵就說過,過去一、兩年,單是華亞科就被中國挖走400名員工;而這股人才被被挖角之風潮是方興未艾,而且擴散到各產業與高教領域。
2011年中研院就聯合社會各界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重視人才外流危機。冉冉8年已過,這個危機非但未紓緩,反而是「於今為烈」,前景更是黯淡難測。
而人才危機加上高教冰河期,就很可能交織成一種「複合式災難」─優秀頂尖的產業、高教人才逐一外流,讓台灣從產業到高教體系越來越難找到好的人才,生產力、吸引力下降,又讓更多學生、從業人員想外逃;而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赴海外就學,讓台灣高教素質下降、支撐更辛苦,也更難吸引到好人才加入,那數萬「流浪博士」、在台灣找不到發揮的高等人力,也別無選擇的外流去也。
某個角度而言,最嚴重時可以讓台灣從高教到產業一起形成人才、腦袋、產業、高教一起空洞化的「四大皆空」。如果不及早挽回、打斷可能發生的「反應鏈」,就可能形成螺旋下降趨勢,最後變成難以遏止的惡性循環。
北京在今年228公布了「惠台31條」,雖然尚未能確定對岸龐大官僚體系的「執行能力與落實程度」,但單從條文內涵看,確實有可能對台灣的學生、青年、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甚至產業與企業,形成更強的磁吸效應。今年才公布尚未發酵,後續影響值得觀察更應關切。
對岸提出惠台31條時,政府曾因應提出「保台8策略」,其內容空泛貧乏,難以寄望;不過,行政院長賴清德對因應之道講了一段話倒是無誤:「台灣需要發展經濟、壯大台灣,一併解決就學、就業、投資等問題,才能為台灣留住人才。」希望蔡政府能少講空話、別把心力用在變造扭曲數據,而是能提得出有效政策說到作到,以免台灣碰上人才的複合式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