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相關研究、解藥產量減少 這種「被忽略的熱帶疾病」一年奪走14萬人命!

2018-05-27 11:10

? 人氣

毒蛇咬了母親,為何連孩子都死亡?英國廣播公司25日報導,印度北方邦發生一起離奇的死亡案件,一名35歲的婦女在睡夢中遭致命毒蛇咬傷卻渾然不知,睡醒後親餵3歲女兒帶有蛇毒母乳,母女兩人身體出現不適,最後雙雙死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被毒蛇咬傷致死的人數粗估約有8.1萬至13.8萬人,其中有一半死亡案例在印度。毒蛇咬傷可以透過注射血清治療,但在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基礎醫療設備和血清庫,造成許多死亡案例,因此在2017年被世衛組織列為「被忽略的熱帶疾病」(a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

印度警方表示,這對母女住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小鎮曼德拉(Mandla),家人表示,有在別的房間內看到那條蛇,但來不及抓住就逃走了,也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品種。警方已經開始解剖驗屍,並將這起命案歸類為意外死亡。

全球每年被毒蛇咬傷致死的人數粗估約有8.1萬至13.8萬人,其中有一半死亡案例在印度,其中又以兒童因為身體較小,毒發快,受到的傷害最大。(美聯社)
全球每年被毒蛇咬傷致死的人數粗估約有8.1萬至13.8萬人,其中有一半死亡案例在印度,其中又以兒童因為身體較小,毒發快,受到的傷害最大。(美聯社)

每年540萬人遭蛇咬傷 對兒童傷害最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2月2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每年全球約有540萬人遭蛇咬傷,其中270萬人是被毒蛇咬傷。每年約有8.1萬至13.8萬人因為毒蛇咬傷死亡,因毒蛇咬傷造成截肢和永久殘疾的人數則約為死亡人數的三倍。毒蛇咬傷可以分為出血性和神經性症狀,被神經性毒蛇咬傷會導致肢體麻木、全身肌肉無力、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被出血性毒蛇咬傷會有局部的紅腫熱痛,強烈灼傷感或是胃出血,全身出血。蛇毒可能導致截肢、腎衰竭和永久性殘疾。

大部分毒蛇咬傷案例發生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亞洲每年約有200萬人遭毒蛇咬傷,非洲每年則有43.5萬至58萬案例。低收入國家貧困農村地區的婦女、兒童和農夫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兒童由於體型較小,受到的傷害比成人更嚴重,毒發速度也比成人還快。WHO指出,由於血清需求減少,製造量也減少導致蛇毒血清的價格攀升,加上發展中國家的缺乏基礎醫療設備,無法建立完整的毒蛇資料庫,被蛇咬的患者往往聽信傳統偏方,延誤就醫導致死亡率增加。

澳洲內陸太攀蛇全球最毒 鋸鱗蝰最致命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全球最毒的蛇是位於澳洲的內陸太攀蛇(inland taipan)。該種蛇類以囓齒類動物為食,一次咬擊的量就足以讓100人同時喪命,雖有劇毒但生性害羞,遇到滋擾就會逃跑,加上分布位置偏僻,還沒有咬死人的案例。海蛇也相當致命,但因為很少與人類接觸的機會,因此咬傷人致死的案例也很少。

澳洲內陸太攀蛇毒性兇猛,一次咬擊的量就足以讓100人同時喪命。(美聯社)
澳洲內陸太攀蛇毒性兇猛,一次咬擊的量就足以讓100人同時喪命。(美聯社)

相較之下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北部沿岸的海岸太攀蛇(coastal taipan)和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曼巴(black mamba)對人類的危害比較嚴重,這兩種毒蛇的毒發速度都非常快,如果在被咬後一個小時內沒有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療,就很可能死亡。

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曼巴因為蛇毒發作快速,比擁有劇毒的內陸太攀蛇造成更多人死亡。(wikipedia/public domain)
分布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曼巴因為蛇毒發作快速,比擁有劇毒的內陸太攀蛇造成更多人死亡。(wikipedia/public domain)

不過毒性強的毒蛇並非造成最多人死亡的品種,分布於西非和印度的鋸鱗蝰(saw-scaled viper)才是造成最多人死亡的毒蛇,其他的致命毒蛇還包括印度環蛇(Indian krait)、印度眼鏡蛇(Indian cobra)和山蝰(Russell's viper)。

毒蛇咬傷先記住蛇的外型 不能用嘴吸出毒液

根據我國疾病管制署資料,若不慎被毒蛇咬傷,切記保持鎮定,儘可能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使其低於心臟;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不應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避免可能使心跳加速;可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院醫治。通常透過注射抗蛇毒血清,都能避免組織壞死和死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