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日前指出今年6月我國的「超額死亡」高達3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關於超額死亡的數據,因為尖峰時段盛行率高、死亡率也會高,所以要看長期數字,不能只看短期。對此,陳秀熙21日在節目《POP大國民》專訪時表示,超額死亡上升有2個關鍵原因,第一,Omicron多以輕症為主,而許多本身患有慢性病者因害怕染疫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死亡,其次就是因醫療過度壅塞導致間接死亡大幅上升。
陳秀熙表示,超額死亡是以因COVID-19直接死亡加上NON-COVID-19的間接死亡,所得出的數字,超額死亡率會高30%的原因在於,此波在台灣快速擴散的Omicron病毒,幾乎以無症狀、輕症者居多,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提到,很多Omicron流行期間所造成的死亡,並非因為感染COVID-19死亡,屬於NON-COVID-19的間接死亡。
陳秀熙說明,NON-COVID-19是指很多人因為本身患有某種慢性病、癌症,因為害怕染疫而沒有適時就醫,或是醫療能量因為疫情擴散,導致太過壅擠所導致死亡。因此現在看的超額死亡,不僅是因為染上COVID-19死亡,還包括因NON-COVID-19對醫療和社會的影響而間接導致的死亡。
陳秀熙指出,而此次疫情死亡的年齡層大多集中在50多歲到70多歲,而56歲到74歲的這個區間,剛好是適逢戰後嬰兒潮所出生的人口。學術上也發現,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只要過50歲以上,罹患慢性病和高血壓都是平常人的30%以上,本來就是醫療需求比較高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