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小資料
位置: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北邊是愛沙尼亞,南邊是波蘭,東邊是白俄羅斯。
面積:約6萬5000平方公里(台灣的1.8倍)
人口:約280萬(台灣的0.12倍)
首都:維爾紐斯
主要族群:立陶宛人、波蘭人、俄羅斯人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2萬2245美元(2021年資料)
我在芬蘭的一間青年旅舍遇過一位立陶宛人,當時我還沒去波羅的海三國,所以我對那邊的人感到很好奇。我問她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對彼此有何看法,她說拉脫維亞人有一句俗話:「你跟立陶宛人一樣笨。」
為了展現他們高人一等的創意,立陶宛也有這句俗話:「你跟拉脫維亞人一樣笨。」
我發覺自己遇到了一個蠢蛋,於是我問那位立陶宛人對芬蘭的看法,她語帶不屑地說:「芬蘭有很多黑人。」
真的?我後來在赫爾辛基街上難得看到一位黑人,連忙抓住他詢問。他來自華府,已經在芬蘭住了8年,他的母親曾問他:「那邊有其他兄弟嗎?」
他回答:「有啊,還有一個,我們是好朋友。」
顯然那位立陶宛女士不是個可靠的資訊來源,所以我到愛沙尼亞之後又問瑪玉對立陶宛的看法。她一如往常沒有直接回答,無論問題有多簡單,瑪玉都必須花幾秒鐘在天花板上尋找答案,她總是慎思熟慮,如果沒有在天花板找到答案,她就會說:「我不知道。」這個嚴謹的思考流程可以確保瑪玉絕不會說錯話,它的成功率是如此高,她即使對最瑣碎的問題也會用這招。我有一次故意逗她:「嘿,瑪玉,你的雙胞胎姐妹叫什麼名字?」
她一臉狐疑地看著我,彷彿我的鼻子上黏了一坨鼻屎,接著又冷靜的凝視天空,反覆思索我的問題是否有陷阱。停頓許久之後,她終於回答:「克莉絲(Kristi)。」
因此當我詢問她對立陶宛的看法時,早已料到她的目光會四處飄移。我期待一個有深度內涵的答案,也許她會提到立陶宛的優質音樂,他們獨特的民族性,或是他們的文化首都。她深嘆一口氣,好像能說的實在太多,不知該從何說起。然而最後她只說了一句話:「他們的道路不錯。」
道路不錯?立陶宛自古以來就位於愛沙尼亞附近,他們曾在蘇聯的霸凌之下共患難,攜手推動歌唱革命,在彼此的慶典活動中演唱,結果瑪玉唯一能說的就是他們的道路不錯?
我不發一語,面無表情地繼續聽瑪玉解釋:「蘇聯時期的道路都很爛,反正很少人有車,也沒人在乎。在某個時間點,蘇聯決定嘗試改善道路品質,看看會有什麼差別,他們選定立陶宛來做實驗,所以他們有些不錯的道路。」
「原來如此,」我試著假裝有興趣,「這個嘛,滿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