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鐵服務38年5個月、創作鐵道題材超過23年的台鐵附業營運中心商品科前科長陳世雄,於今年6月30日退休。可說是見證台灣鐵道演化軌跡的陳世雄感性說道,火車畫作領域的人不多,只要有好作品、台鐵有需要,他將持續創作仿真畫,供鐵路局繼續使用。
陳世雄1984年到台鐵任職,從站務員開始做起,1985年當上列車長、1999年出任台北副站長,也待過台北餐廳,他在2000年轉到餐飲總所,開始踏入創作區塊。陳世雄說,他不只畫鐵路,有找到好的鐵道題材就會創作;現今因網路發達,也會和學生交流心得。他進一步說,畫作和照片不一樣,國外鐵道創作多元,台灣相對較少。
鐵道迷鷹眼督促 創作細節馬虎不得
「台灣鐵道迷很嚴格,不能隨便畫,很多細節要注意。」陳世雄舉例,有民間廠商將蒸汽火車飛輪畫成一條槓,但實際上要有曲軸、車頭蓋也要是可以打開的;尤其是老火車更加豐富,像是柴聯車的正線、支線有細節上不同;輛數不同、構造上的差異等。
他笑稱,有次創作是站服員在池上賣便當,被鐵道迷抓包是服務員站的位置不對,因距離車門口太遠,會來不及上車。只要稍有錯誤就會被鐵道迷抓包,所以要很仔細。
作品因地制宜展現層次 寫實創作前置作業耗時
陳世雄說,他希望畫作盡量題材多元,多方嘗試,火車是很重要的部分,希望能讓台鐵被更多人看到。他坦言,火車創作難度較高,像是LDK58、59火車顏色上有細緻的不同,許多細節要注意,前置作業相當耗時,因仿真寫實畫作一定要拍照,現場描圖只能先畫粗略,更要全台跑透透,呈現不同角度。
陳世雄細數,在不同題材上,如花蓮新城車站啟用,背景就要描繪很細膩的山脈;還有普悠瑪穿越宜蘭冬山河鐵橋,則是用水彩創作。一幅油畫要花2、3個月,水彩則是1個晚上就可以畫好,層次不同,有時便當盒會急著要印,就會用水彩進行創作,但是畫作的內容也不敷衍,要找一些元素加入。
創作見證台鐵演變軌跡 陳世雄憶起創作初期大不易
而陳世雄的畫作,也見證了台鐵演變的軌跡,他曾創作過去是調度站、機務段舊的車庫,但後來拆掉的舊七堵機廠;也曾畫過內灣線、客家車展的貨車場,如今也已拆除;2006則以如今已停駛的舊型普通車為創作題材。另像是過去鐵盒便當、手提袋設計亦和現在完全不同。
談及創作初期,陳世雄提到,當時他到處拍火車,但在1950、60年代,台鐵舊山線因國防問題不能拍照,有個美國駐台外交官的兒子出書,裡面有許多鐵道照片,這也成為他早期的鐵道印象參考來源。他回憶,直至1990年代初期,觀念仍就保守,他放假去拍機廠還被司機罵,「怎麼可以拍,這是機密」,早期收集素材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