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當然是個未經證實的故事,同不同意也見仁見智,但不妨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核心觀念:如果你連財務的永續都做不到,環境永續,社會永續⋯⋯那不是一間公司當下最需要煩惱的事。
當然,不用煩惱不代表就不重要,SDG既然已蔚為風潮(又漸漸成為法規要求),企業經營自然需要力求合規,而滿足基本標準後,還是趕緊開源節流,創造營收,先EPS再ESG吧。
國際上的主流投資圈子,不少聰明的投資人與機構,紛紛懂的布局未來,講求長線的價值投資,風險管理中也會納入氣候,社會,公司治理等因子,若再加上諸如巴黎氣候協議,淨零碳排路徑,政府端出對再生能源的補貼政策等加持,既符合SDG又有高收益的產業也又不言而喻。只不過,別以為搭上永續就一定能受到青睞,對於精明與前衛的投資人們,雖說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可以吸睛,滿足ESG指標的產品與服務也絕對有加分,但本業獲利是否穩定成長,交出的APY或ROI是否漂亮,仍是重要,喔不,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投資指標。
資本主義雖然走向的「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但資本的本質仍是嗜血的,沒有「肉」的東西,哪怕故事說得再好,滿足的SDG項目再多,SROI(註)算的再高,恐怕都不會是很可口,乃至搶手的投資標的。就算幾個大型的機構,被法規逼著要撥出特定比例投入在ESG相關的公司,還是得看財報的,不會僅憑社會責任報告就決定出手。
那麼,那些號稱高ESG高報酬的企業,又是怎麼一回事?首先必須聲明,我完全同意作好事也可以賺大錢,2者並不衝突,就好比投資沃旭(丹麥的風電廠商),前幾年不也賺的盆滿缽滿。但除了再生能源產業,或少數幾個特定受惠於政策與補貼的產業,其他那些持續專注本業,能夠把SDG故事說好說滿,創造社會影響力,又能有不菲收益的企業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或是更直白地問,他們都是因為ESG而獲得業績,創造機會,賺到錢的嗎?
可能⋯⋯並不一定如此。即便我們拿台灣較熱門的幾隻ETF(例如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裡面的組成個股來看,大部分也都是體質良好,營運狀況佳,獲利穩定的公司們。也因此,與其說他們因為認真符合ESG而創造高收益,倒不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
因為這些公司本身就都是不錯的企業,在以資本主義為主宰的世界裡,屬於贏家的角色,同時在商業世界也能夠與時俱進,擁有足夠的資源與人才應付瞬息萬變的環境,自然獲利穩定,財報漂亮,扣除員工獎勵與股東分紅之後,還剩的滿手現金,當然能夠應付SDG的種種高規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