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日前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內容於台北時間3日稍早播出。陳以信在專訪中表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此關鍵時刻來訪,代表對台灣民主的支持。但陳以信強調,裴洛西代表美國國會與美國人民,並非代表美國總統拜登或行政部門。因此,裴洛西訪台不代表美國改變對台政策,他呼籲中共不要錯誤解讀,更不要過度反應。
BBC東京特派員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本周來台報導裴洛西訪台,專訪時傅東飛問陳,拜登連續3次發言挺台,是否代表美國調整戰略模糊政策?陳以信表示不同意,他稱,拜登明確表達防衛台灣的決心,但也同時釋放不支持台獨的堅定立場,顯示出美國並非無條件挺台,此雙重立場就是戰略模糊的精髓。他認為,拜登只是用更為清晰的方式重述美國戰略模糊的立場。
專訪中陳也被問到,關於中共攻台是否有時間表?陳指,中共對台野心從未改變,但未必有確定時間表,有的是確定的攻台條件。陳以信強調,如果中共一旦認為台灣即將走向獨立,並且沒有回頭路,那麼中共可能會決定提前發動對台攻擊。
陳表示,過去前總統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能建立和平繁榮關係,在於當時台灣明確表達不走向法理台獨,台灣也得以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與國際民航組織,不推動台獨是兩岸建立互信的關鍵所在。
陳以信:俄烏戰爭是中國的警鐘
被問到俄烏戰爭的啟示,陳指,這場戰爭對中國大陸無疑是一警鐘,俄羅斯從陸上攻擊烏克蘭都如此困難,中共要想對台灣實施兩棲登陸將更加困難。但他強調,這場戰爭也給台灣重要啟示,就算全世界都支持烏克蘭,烏克蘭還是要靠自己打這場戰爭,未來台灣也可能面臨相同狀況。
陳以信直言,如果台海真的發生戰爭,台灣一定會贏得全世界的同情,但未必是最後戰爭的勝利。陳指,面對台海風險,台灣必須在軍事上提升不對稱戰力,但也要在政治上降低中共犯台誘因,維持兩岸互信,才能有效控管台海安全。他相信,只要維持台海和平,讓台灣自由民主制度存續下去,未來中國大陸終會改變,台灣可成為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