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最後三座核電廠即將在今年年底除役,德國可望在2023年來臨前完成「非核家園」目標。不過《華爾街日報》16日引用蕭爾茨內閣的官員說法,表示為了因應能源短缺困境,德國政府目前正在討論核電廠延役的可能性,而且可幾週之內就會定案。《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這三座核電廠確定年底不會關門,這也代表德國20年來的廢核目標首次出現髮夾彎。
在「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下,原本在德國佔有三成發電量的核電,目前只剩伊薩爾(Isar 2)、埃姆斯蘭(Emsland)、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 2)三座核電廠還在運作,而且今年年底也將全部除役。不過德國官員卻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為了應對今年冬天可能出現的能源危機,德國正考慮推遲這三座核電廠的關閉時間。
雖然這並不代表德國放棄廢核立場,但《華爾街日報》強調,這是德國第一次背離從2000年代以來的廢核政策與共識。不過《華爾街日報》也說,核電廠延役並非蕭爾茨政府已經確定的政策方向,相關決定更需要在國會進行表決。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德國政府高官透露,政策細節目前仍在討論,德國政府也在等待能源需求的評估結果,才會做出正式決定。但他們也都認為,「延役已是定局」。
「核反應爐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都會是安全的,很明顯,它們在12月31日之後也是安全的。」
德國官員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然而這並不代表德國僅存的三座核電廠,從此就可以一直運轉下去。《華爾街日報》指出,德國核電廠延役的兩個關鍵條件—德國面臨天然氣短缺、讓核反應爐繼續運轉不會引發安全問題—已經獲得滿足,但這三座核電廠會延役到何時,目前德國政府內部似乎還沒有共識。
《華爾街日報》稱,德國一直跟俄羅斯保持密切的經濟關係,在天然氣供應方面更是高度依賴俄方的供應。但年初爆發的烏克蘭戰爭顯然打亂了德國的能源佈局,更讓大幅改變了德俄關係與德國政治。除了德國被迫尋求在能源政策上與俄羅斯脫鉤,為了力挺遭到入侵的烏克蘭,德國也打破了多年來的和平主義限制,開始對烏克蘭運送攻擊性武器,德國也開始大幅增加軍費。
雖然核電廠延役的決定尚未正式宣布,不過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社民黨人)上週已經表態,強調「讓德國最後三座核反應爐保持在運行狀態是有意義的」。雖然德國真正短缺的是用於供暖和製造業的天然氣,不過《華爾街日報》也說,讓這些佔全國發電量6%的發電廠繼續運行,柏林確實可以讓原本必須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用於供暖等緊急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