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西方各國政府都在談論減少對中國工廠的依賴,但在過去兩年裡,中國鞏固了其作為全球主要製造商品供應國的地位。
雖然中國在全球市場上升的份額有一部分可能會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消退而回落,但這一趨勢還是凸顯出想要不再依賴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工廠存在的難度。在中國工廠將觸角伸向晶片、智慧型手機等高端產品,以及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等新技術之際,這種在政策圈內被稱為「脫鉤」的做法尤其具有挑戰性。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出於從國家安全到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等一系列擔憂,美國及其部分盟友越發警惕自己對中國的依賴性。中國已經駁斥了這些擔憂,但也有理由疏遠與西方的聯繫,原因是在中國看來,中國長期對西方市場的過度依賴是有問題的,需要轉變為依賴國內支出來推動經濟達到新的高度。
目前,中國的出口繁榮可能為經濟成長提供短期支撐,因其經濟受制於政府動態清零抗疫政策以及房地產泡沫萎縮的影響。
據跟蹤全球貿易情況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在全球貨物出口總額中的佔比有所上升,從2019年的13%升至2021年底的15%。
同期主要競爭對手在全球貨物出口額中的比重下降,表明中國佔比的上升是以其他國家比重下降為代價的。2021年德國在全球出口總額中的佔比從2019年的7.8%降至7.3%;日本的份額從3.7%降至3.4%;而美國的比重從8.6%降至7.9%。
中國2020年從疫情造成的最初衝擊中迅速恢復過來,因此在西方市場商品需求猛增之際,國內工廠存在供應優勢,這些商品包括口罩和檢測試劑盒等低成本醫療物資,以及電腦周邊設備和健身器材等消費品——西方國家員工在適應長期居家辦公的情況下需要購買這些消費品。
為幫助員工挺過這場疫情,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政府出台了巨額救濟措施,這進一步刺激了西方的支出。中國的工廠因為海外訂單忙得不可開交,中國主要出口產品的份額隨之上升。
例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電子產品出口中的份額從2019年的38%上升到2021年的42%,在紡織品出口中的份額從32%上升到34%。
在全球經濟遭遇通膨飆升、利率上升和烏克蘭戰爭之際,中國的出口熱潮在2022年持續,與經濟學家對出口放緩的預期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