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疫情正緊張時,台灣民眾急需疫苗來台,陳部長卻說「採購疫苗不是上街買菜」,說得一口大義凜然,要其他人尊重醫療專業。如今陳部長華麗轉身,成為台北市長候選人。對於其在最新專訪中所提出的都市更新想法,看似建議卻是否定推動者們的辛勞,筆者也照樣照句還給陳時中,台北推動都更也不是上街買菜,沒有那麼簡單的。
請不要否定所有在台北從業的都更推動師,過去八年來的努力與成果。
他說,政府力量會加大介入都更,成功1、2個案子後,程序就會上軌道,速度也會逐漸加快。這就是典型沒有在關心台北市發展的發言 !
延宕20多年的斯文里整宅,在柯文哲任內的成功,也達成了公辦都更的重要里程碑。斯文里的成功經驗,也讓台北市的公辦都更案例得以複製,成為六都第一名。然而,台北市的第一名在陳時中口中,卻嫌棄得一文不值 ; 似乎在此之前被沒有特別關心。被描述成,民眾因為沒有信心、沒有溝通機制及便民的安置措施,所以都市更新緩慢。
實務上來說,台北市的都市更新由於數量太多,並無法只靠「公辦」,更多是需要整合民間力量,台北市的公辦都市更新2.0就是陳時中口中所說的便民措施,希望能加速台北市的市容跟居住安全。
他則說,依照目前公辦都更2.0專案,符合90%建物所有權人同意都更,北市府「才」介入,陳時中認為,不必等90%以上的所有權人同意才介入,只要看見政府的魄力,也可能就服氣了。難道陳部長忘記了,過去民進黨最在意的迫遷、拆遷議題了嗎?
在台北市,都市更新2.0也不只有單純整棟砍掉重練而已,還可以視民眾情況、屋況,有所謂的「ABC套餐」可以選擇,讓民眾的住居生活得以改善,使住宅安全跟都市市容得到提升,這都是需要不斷地溝通和建立新模式。
台北市目前所遭遇的問題,並非僅僅是機制問題,更像是黃珊珊所說「都市更新最難在於整合意見」。大多數有能力的屋主、好做的案場都已經談妥,更多的是生活更為拮据的住戶、產權複雜的物件,而非陳時中部長口中的數字問題。
或許長期用數字來看人的科學思維,陳時中還沒有辦法轉換過來,但對於都更議題上,我們更要用人文關懷的角度來思考,需要更多的耐心來促成各方的意見整合。
*作者為地方創生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