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瀏覽一下中國如何談論美國衰落,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發。故事通常始於經濟不平等。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謝韜寫道,自一九七〇年代之後,「新自由主義處於主導地位」,各國政府「把經濟自由放在首位,主張減稅和監管,對社會平等的重視度明顯下降」。知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這種「新自由主義」浪潮始於「一九七九年撒切爾革命和一九八〇年的里根革命」,並導致「貧富分化」,經濟結構也產生變化。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聶文娟則認為,「在民主社會中,美國無法遏制金融資本主義在社會內的膨脹,無法對自身內部的既得利益集團進行刮骨療傷」,導致經濟停滯與不平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吳白乙強調,這些力量讓美國經濟「空心化」,科技和金融服務業的成功,卻造成出口和傳統產業萎縮。
在中國看來,二〇〇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就是西方國家為上述趨勢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之後幾年間,民粹主義和種族衝突更不斷升高,讓西方國家陷入癱瘓。中國外交部轄下智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出版的一篇論文就指出,「現在歐美出現的民粹主義,背後體現的是中下階層與上層之間矛盾的加劇」,因此產生金融危機。意識形態上的極端主義也日漸激化。金燦榮認為,「在觀念領域,極端主義思潮不斷擴展,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日益活躍,變得更加公開化,影響力越來越大。朱鋒同樣認為,「美國和歐洲的『白人民族主義』勢力日趨活躍」。而科技放大了上述所有趨勢。一篇針對習近平二〇一七年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演說的官方評論,引述西方報導稱「西方世界秩序的最基本支柱正在弱化。在『後真相』時代,『自由民主國家』很脆弱地受到錯誤信息(資訊)影響」。
中國社科院一名學者指出,「信息爆炸」造成「社會極化」,演算法、針對式廣告和假消息都加劇了這種「信息爆炸」,因而「加速全球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傳播的動力源」,並造成「社會極化嚴重」。金燦榮認為,這些趨勢達到頂點就會形成自由倒退和治理效能不彰,「貧富分化必定導致中下層廣泛的不滿,中下層不滿一定會醞釀左右兩派的民粹政治盛行,民粹政治又必然有強人來利用,之後進入強人政治。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中國學者指出,二〇〇九年的茶黨(Tea Party)運動、二〇一一年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還有特別是二〇一一六年的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皆是民粹主義已立足的證據。
到了二〇二〇年,西方國家苦於應對新冠疫情時,上述評估就被中國當局認為是正確的。習近平在這一年宣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全球各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幾乎所有撰寫相關文章的中國作者都認為,中國已通過這次「大考」,而西方大體上則是不及格的。一篇發表在中國商務部網站的文章指,「疫情大流行表明,美國和西方國家越來越不能進行體制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調整,陷入政治上無法自拔的極化僵局」。中國社科院的美國研究主要期刊主編也同樣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的官僚化和『小政府』傾向的弊端,在此次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這樣的治理機制失調,會導致「美國國內政治極端化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