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會星國最前線》朝鮮半島局勢和緩,對台灣有何影響?學者:台海壓力增大,北韓若開放將是台商機會

2018-06-14 17:40

? 人氣

北韓(朝鮮)首都平壤(AP)

北韓(朝鮮)首都平壤(AP)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的世紀峰會12日在新加坡落幕,金正恩宣布將致力推動無核化,川普也語出驚人,宣布暫停「乙支自由衛士」美韓聯合軍演,未來也不排除撤除駐韓美軍。面對東北亞局勢變化,台灣又該如何因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助理教授李佳怡13日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朝鮮半島和平牽動整個東北亞局勢,美韓停止聯合軍演對台灣是「雙面刃」,中美雙方可能將重心放到海峽兩岸,中國若加大對台打壓,美國也可能增加在台海周遭的「小動作」。北韓放棄核武,走向經貿自由化,未來台商亦可以考慮投資,畢竟中國大陸的人力成本愈來愈高,台商紛紛出走東南亞或其他國家,所以如果北韓真的開放,確實是一個投資地的選擇。

朝鮮半島走向和平 中美角力回歸台海

川普(Donald Trump)與金正恩會晤後的記者會中語出驚人,宣布將暫停美韓聯合軍演,未來也不排除撤除駐韓美軍,美國若勢力撤除,中國更可能趁勢向外擴張軍事實力。李佳怡教授認為,美軍從南韓撤除短期內不太可能,畢竟朝鮮半島在東亞仍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但美韓聯合軍演叫停對台灣而言是「雙面刃」。

2018年6月14日,川金會落幕後,美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訪問南韓,駐韓美軍司令布魯克斯(Vincent Brooks)迎接(AP)
2018年6月14日,川金會落幕後,美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訪問南韓,駐韓美軍司令布魯克斯(Vincent Brooks)迎接(AP)

她表示,朝鮮半島和平,美國可能將目光放在海峽兩岸,甚至南海和印度太平洋區域,但另一方面,中國不必再忌憚美軍在南韓的部署,也可能加大對台灣的壓力。面對中國壓力增加,美軍短期內進駐台灣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會在台海周邊、南海等區域,做出「小動作」,例如增加航空母艦巡弋的頻率。

面對中國威脅 台灣更應堅持民主價值

李佳怡教授也指出,南北韓的實力差距沒有像台海兩岸差距那麼多,甚至南北韓也都是聯合國的會員,但台灣跟中國實力相差很大,中國還在崛起中,中國的壓力確實可能使台灣在國際上被邊緣化,「但台灣有台灣的優勢,我們還是要堅定立場、知道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2018年6月12日川金會,南韓社會高度關注(AP)
2018年6月12日川金會,南韓社會高度關注(AP)

李佳怡舉例,比方台灣跟西方國家交往,一直是以民主國家的身份跟國際社會交往,相對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走向更獨裁、更專制的情況,還是可以突顯台灣和中國的不同,「雖然我們的邦交國很少、也不是聯合國會員,但很多國家還是認可我們有獨立的制度、在很多方面都還是像一個獨立國家一樣的運行,我覺得台灣還是要堅持住自己擁有價值跟立場」。

朝鮮半島統一短期不可能,但北韓或走向國際化

從川普與金正恩會晤後發表的美朝聯合聲明中看來,朝鮮半島朝正面的方向發展,北韓未來五年十年會怎麼發展,朝鮮半島統一是否出現了曙光?

川金會,北韓民眾反應,平壤街頭,北韓社會(AP)
川金會,北韓民眾反應,平壤街頭,北韓社會(AP)

李佳怡教授說,短期內不太可能,畢竟兩國分治已久,北韓也有自己的政治體制,金正恩是一個獨裁者,這個政權是完全掌控北韓的,如果兩個國家要談統一,那這個國家要擁有什麼形式的政府,那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加上雙邊的經濟發展、經濟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雙邊仍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可以和解、可以走向交流,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封閉,但短期內要走向統一,短期內是不太可能」。

她認為,北韓的政治體系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金氏王朝還是繼續會存在,但經濟方面短期內可以期盼走向國際化、市場經濟比較開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助理教授李佳怡。(新加坡特派小組攝)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助理教授李佳怡。(新加坡特派小組攝)

金正恩若開放經濟 台商應該「北進」北韓嗎?

北韓跟台灣在地緣關係上鄰近,倘若真的開放市場,台商是否該勇敢「北進」?對此,李佳怡教授說,「台灣當然可以去」,但要注意如何跟北韓政府互動,了解當地規範。北韓過去是一個很封閉的政權,如果真的開放,應不會只有台資進去、大家都會去,也會有資訊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我反而會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畢竟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許多台商本來就考慮撤到東南亞或其他國家,所以如果北韓真的開放,我會覺得這確實是一個投資地的選擇。」

至於北韓可能何時開放?她則認為就像這次的川金會一樣,難以預測,如果北韓政府速度很快,也許在未來幾年就會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