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山認為,現在情況有點像習近平建立一個制度,在抗衡當今社會和經濟的趨勢,是一個很大的個人和制度的力量,跟一個社會經濟潮流的對抗,才形成現在經濟學上所謂的均勢(equilibrium),未來會怎麼發展,還很難講。
再者,吳玉山提到,若習近平接下來不管在位或不在位時,中國發生了改變,會是怎樣的情形?如寇健文研究習近平這個人,若今天中國這樣的樣貌是因為習近平這個人造成,是否習近平不在了,這一整套就不在了?如果不是反映習近平這個人,反映整個文革世代,因為好多經驗是一整個世代共同經驗的,這個世代如果下來了,這樣的政治也不見了,接下來接班的人,就是沒有開國經驗、沒有文革經驗,只有改革開放的經驗的人,那體制也會跟現在很大不同。
吳玉山又問,若不是因為習近平個人,也不是因為世代,是中共政權受到內外壓力在自救,那就要看將來中國所面臨的內外環境,會不會產生不一樣的政權?要把更多樣的想像和觀察放到對中國理解中。今天用「習控制一切」來理解今天的中國,將來中國也可能在蠻短時間內有各式各樣的改變。
至於「兩岸不是統獨之爭,是為保障我們制度」,吳玉山則表示,有沒有可能人們把制度和認同綁在一起,因此堅持制度時,就走出了原來的認同,也喚起對岸認同上的反動,使中國對台灣施壓,甚至成為發動戰爭的理由?
吳玉山:不是爭統獨是爭制度,就跟對岸講
吳玉山指出,若不是在爭統獨,是在意制度,有沒有辦法把這樣的訊息告訴對岸,即人們不是在做族群上的分割,是人們珍惜現有的制度,不管是防疫或各種經驗,是否有值得參考的地方,讓2邊的敵意大幅度的降低,「不是爭統獨,是爭制度,我們就跟對岸講嘛。」
寇健文回應,對於兩岸目前民間仇視的問題,的確在他跟中國學者智庫交流時,民間相互討厭、仇視成為比較大的危機,官方在短期內要和解難,民間也處於仇視階段,美國也跳進來成為當事人,讓兩岸的「護欄」不見了,但民間相互仇視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台灣民眾真的討厭老共對香港做的事,以及上海封城,人們可以理解清零,但沒辦法理解因為封城造成病人、孕婦無法及時就醫,社區民眾沒有食物,要怎麼減少這種集體主義對個人民眾利益的傷害,否則思維方式兜不攏,對老共來講,雖有國家發展目標,但也要多尊重個人權益。
寇健文回應吳玉山,習近平主政下的體制,是他個人或是反映世代而造成,現在外界比較擔心習近平突然身體不好,不只接班人問題,而是有沒有人有能力「接得起」這個已經權力集中化的體制,要有很大的能耐。就像明太祖朱元璋集中權力廢除宰相制,以後的皇帝都太累了,沒人像朱元璋那麼勤勞可以處理,會有後遺症。權力集中的制度,「後習時代」一定會到的,人的生命有限,就像習近平光在這10年來體力衰退許多,從影像畫面都能看得出來,5年後能否再執政5年,也不是習近平自己說了算,還要上帝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