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可能站到烏克蘭這邊
「烏克蘭社會對中國的態度也逐漸改變」,波伊塔提到,根據3月進行的社會學調查結果顯示,17%受訪者把中國視為敵對國家,僅次於白羅斯(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雖然仍有63%受訪者認為中國中立,但2021年4月的調查結果,認為中國是敵對國家者僅9%,現在則是增加近2倍。
另外,哲連斯基6月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被問及台灣問題,他提到「部分特定政治人物的野心不滿於現狀」,即暗指中國,而庫列巴8月坦言,中國在論述面上是在幫助俄羅斯。波伊塔稱,烏克蘭謹慎的作法是避免與中國敵對,讓俄羅斯多了強權盟友,但這類做法凸顯對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缺乏了解。
波伊塔表示,中國的目標是要成為世界強權,並在與西方陣營的競爭中勝出,因此俄羅斯對中國而言極為重要,中國不可能以任何方式支持烏克蘭。他坦言,不排除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內部,仍有人認為在戰爭後,中國會提供經濟和安全援助,但專家圈的看法最終會影響烏克蘭領導階層態度改變。
波伊塔提到,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北約7月發布的新版《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列入中國挑戰,而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最終會放棄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此外,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8月首度表明,要重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
烏克蘭應檢視與中國關係
波伊塔說,梅列日科也是新成立的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推動與台灣的友誼、經濟和文化關係,此為烏克蘭政壇上的新發展。不過他指出,中國對烏克蘭的影響力,可能對歐洲和歐洲-太平洋安全形成混合威脅,歐美研究人員對此議題的討論逐漸增加。
「會有這樣的關切主要來自於中國企業與中國政府及情報單位的往來」,波伊塔寫道,中國若在烏克蘭戰爭後,協助烏克蘭重建,影響烏克蘭重要工業,甚至可能讓烏克蘭保持對中國的友好態度,這會破壞歐盟和北約的團結,而這些關切也顯示,烏克蘭缺乏對中國的明確立場,且需要修訂長期戰略。
波伊塔強調,烏克蘭非常需要廣泛的討論,才能對涉及中國的長期風險有更加認識,而烏克蘭必須全面重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策畫如何應對挑戰的新策略,「或許戰略夥伴必須轉型為經濟夥伴,且設有紅線及限制,以保障烏克蘭國家利益,並與強化和歐盟及北約夥伴的關係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