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弱點就是能源供應!」加拿大智庫學者建議台灣:重新考慮核能政策

2022-09-17 10:17

? 人氣

核電廠,除役中的核一廠(呂紹煒攝)
除役中的核一廠(呂紹煒攝)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能源需求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台灣2021年有97.7%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化石燃料,電力則主要來自煤炭與天然氣(佔總發電量的81.5%),核電僅佔9.6%、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則是6.0%。台灣政府從2016年起開始實施能源轉型政策,制定了推廣綠能、增加天然氣使用、減少燃煤發電、停止使用核能的目標。「非核家園」預計2025年實現,所有核電廠都要退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庫查斯基指出台灣能源系統的脆弱性,儘管台灣政府對能源儲備有明確要求,但台灣經濟部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台灣的煤炭儲量目前僅略高於最低要求,煤炭儲量為39天、石油儲量為146天、天然氣儲量則有11天。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實施全面或部分封鎖,台灣經濟在遭到封鎖的11天後就會開始衝到嚴重衝擊,這是因為天然氣的發電量約佔總發電量的37% ,當台灣完成能源轉型後,煤炭則將成為唯一的基載電力來源。《華爾街日報》2015年也曾警告「台灣正在接近無核化的姿態,這將損害台灣經濟,也增加了台灣面對中國侵略的脆弱性」,甚至為此批評台灣「關閉關鍵的核電廠,反映的是台灣政治缺乏嚴肅性」、「台灣的脆弱是自找的」。

核四廠圍牆外的台二線沿路,有反對核電民眾懸掛旗幟與布條。(李佳穎攝)
核四廠圍牆外的台二線沿路,有反對核電民眾懸掛旗幟與布條。(李佳穎攝)

庫查斯基則說,電網穩定對台灣製造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因為基礎設施的老化與輸電設施的故障,台灣各地過去幾年都曾經歷頻繁停電,台電也承認電網不穩定在未來三年可能仍會增加停電風險。已經有證據顯示,中國可能正在阻擋台灣的大型能源計畫,包括部分國際金融機構退出了台灣西海岸的海洋風電建設;中國在台灣周邊空域或海上航線頻繁進行演習,也可能擾亂台灣商品的出口與能源、礦產、食品與其他關鍵物資的進口。

台灣經濟及其能源安全面臨的風險正在上升,要是中國開始對台灣採取「選擇性封鎖」,限制某些類型的貨物進出台灣,與台灣相關的貿易都會受到影響;或者航空公司與航運公司因為風險增加被迫採取替代路線,也可能造成運送延誤,增加運費與保費。一旦發生上述情況,鑑於台灣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尤其全球對於台灣「民主晶片」的高度需求,不僅印太區域將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因此庫查斯基建議台灣重新審視能源政策與核能政策,進一步實現能源多樣化,並且制定遭到封鎖時的應急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