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苗新聞充斥媒體,民眾對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擔任衞福部長時,疫苗採購延宕算舊帳。其實蔡政府近年有三大嚴重政策錯亂,看似互不相干,但深層原因都是為了扶植國內産業,倒因為果,導致施政錯亂。除疫苗政策外,另外兩個政策是離岸風電政策及國防自主政策。
生技產業一直是蔡總統最愛,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蔡政府就認為這是發展生技產業的大好機會,全力推動國產「高端」等疫苗的研發。這種推動國產疫苗的政策原本無可厚非,但蔡政府求功心切,一心想在國際疫苗競賽拔得頭籌,全民施打國產疫苗。
但國內生技產業技術到底比不上先進國家,高端疫苗還在發展階段,國際上已有多種疫苗通過三階段認證而為聯合國衞生組織WHO認可。當時國際上疫情方熾,各國政府都使出渾身解數搶購疫苗。但蔡政府與眾不同,老神在在,並没有加入國際搶購疫苗行列。原因有二:一為當時台灣防疫堪稱成功,蔡政府認為台灣不急於施打疫苗;另一個原因就是蔡政府仍然在做國產疫苗成功發展,全國民眾施打國產疫苗的美夢。
但不想2021年5月華航及阿公店等事件接連發生,台灣疫情產生破口,疫情迅速蔓延。任何政府第一優先當然應為儘速進口經WHO認可的疫苗,以利全民施打。但蔡政府動作遲緩,仍然在做全民施打國產疫苗的春秋大夢,以各種理由推託疫苗採購。國內企業界看不下去,自行向國外藥廠緊急採購,蔡政府還認為此舉將破壞其發展國內生技產業大計,橫加阻撓。疫苗事件就是施政本末倒置,將發展產業優先順序置於全民健康之上,使得近千名民眾染疫枉死的可怕案例。
離岸風電為另一為了發展產業,施政重點本末倒置的可怕案例。
蔡政府上台後,立即宣布在2025年台灣將達到非核家園目標。但為配合國際潮流,又將大力減碳也作為能源政策目標。現有核電每年可發400億度無碳電力,為了達到廢核又減碳的目標,蔡政府只好硬著頭皮規劃2025年光電及風電各發200億度電,以取代廢核後的400億度無碳電力缺口。
蔡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動太陽光電,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動離岸風電。但蔡政府又突發奇想,想要籍發展離岸風電的機會,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要如何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呢?蔡政府的妙招就會在招標階段提高購電費率,鼓勵得標廠商「技術轉移」。
2018年離岸風電招標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以遴選方式招攬,一種是以傳統競價方式招標。離岸風電標案第一次是以遴選方式招標,政府宣布躉購費率為每度5.8元。在第二次以價格決標時,廠商得標價格為每度2.5元。以得標廠商20年售電合約計算,20年下來,遴選標案將造成全民近兆元的損失,全國譁然。政府聲稱第一次招標費率極高是為了支付外國廠商技術轉移轉移費用,但近兆元的技術轉移費用在全球聞所未聞,監察院針對第一次標案,對經濟部提出糾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