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日本泡沫經濟的序幕
央行指出,「廣場協議」雖然有效促使美元貶值,同時卻也導致日圓持續勁揚。「廣場協議」簽訂之際,日圓兌美元匯率約為240日圓兌1美元,當時與會的日本大藏大臣竹下登(Takeshita Noboru)預測,日圓兌美元匯率將升值至200日圓兌1美元,結果日圓竟然一路攀升。
在「廣場協議」簽署的3年後,日圓兌美元大幅升值逾50%,這一結果導致日本企業大量外移。為了協助出口產業,日本央行(BoJ)在1986~1987年採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重貼現率從5.0%大幅調降至2.5%,此舉導致銀行放款浮濫,房地產、股票價格狂飆。
一開始,日本央行並未祭出因應措施,資產價格泡沫持續膨脹;1989年5月起,日本央行轉而採取強烈的緊縮性措施,短短18個月內,重貼現率大幅調升3.5個百分點,資產價格泡沫終於被戳破。
(延伸閱讀:呂紹煒專欄:身為日本人的悲哀─白幹活30年)
泡沫破滅之後,日本房地產、股票價格急速崩跌,銀行不良債權遽升,金融中介功能嚴重受損,家庭部門與廠商則積極去槓桿化,不僅帶來「資產負債表型衰退」,更使日本陷入嚴重的「通縮螺旋」。
雖然市場輿論將「廣場協議」視為日本「失落20年」的罪魁禍首,不過也有論者認為,日本經濟步入失落另有其因,例如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