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人類數量之巨和智慧之高使人類能夠完成其他動物望塵莫及的壯舉偉業,比如分裂原子,將複雜的設備發送到近160萬公里外的太空去觀察遙遠星系中正在形成的行星,此外還創造出極度豐富多彩的藝術和文化,數量之巨及多樣化難以衡量。譬如,每天我們人類拍攝的照片總共達41億張,相互交流所用單詞數量高達80到127兆個。
聯合國預測,在2022年11月15日這一天,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數量將會有80億人,這是74000年前多巴大災難倖存者人數的80萬倍。
今天,人類的人口如此龐大,但基因多樣性卻如此之少(非洲以外),以至於一位研究人員最近觀察到,事實上,如果發現某人看起來與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長得驚人相似,這不會令人意外,因為人類有限的基因庫在不斷地循環,而且人類每天會有大約37萬個新生嬰兒誕生,基因巧合的機率自然會大為增加。
而人類數量的大爆發也導致了巨大的意見分歧。一些人認為人口增長是人類空前大勝利,實際上已有一種新興的思想流派認為,人類的數量還不夠,人口還需要進一步增長。2018年,科技億萬富翁貝佐斯(Jeff Bezos)預測,未來人類的人口將達到一個新的十進位里程碑,將會有1兆地球人移民到太陽系。貝佐斯並宣佈他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策劃方略。
但另一派,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自然歷史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則把我們人類在地球四處的數量大擴張稱為「地球上的瘟疫」。以此而言,我們目前面臨的幾乎每一個環境問題,從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喪失,從水資源緊張到爭奪土地的衝突,都可以追溯到這幾百年我們人口的暴增。早在1994年,全球人口尚只有55億之時,加州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計算出,人類的理想人口規模應該在15億到20億之間。
那麼,到底當前世界人口是不足還是過剩?人類主宰全球的未來會是怎樣?迄今關於地球人口的理想規模之爭論一如既往地眾說紛紜,而且比較情緒化,不過無論如何,留待我們人類決定哪一種方案是人口規模最佳趨勢的時日已經無多。
古代人類已開始擔心人口問題
上世紀80年代末,巴格達大學(University of Baghdad)的一群考古學家在伊拉克中部的西帕爾(Sippar)古城發掘一座廢棄的古圖書館。在沙子、灰塵和古老的牆身中,發現了400塊泥板文書,這些古老的文書埋在這座學術墳墓中被世遺忘已3500多年,但仍然放在當年巴比倫人(Babylonian)為圖書館增添的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