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農地違章工廠,長在台灣西部農地上

2018-06-26 06:00

? 人氣

1985年經濟部再度公告受理七大類違章工廠登記,未見到相關成效的報載,到了1986年6月6日,經濟部工業局決定不再接受任何違章工廠的補登業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回顧這個近40年前的事件,後續政府開闢內湖輕工業區,卻少有違規工廠廠商進駐,而大量閒置,反而是遠雄建設公司蓋設廠辦大樓,並與進駐廠辦大樓的廠商成立「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最後更是成為「活化」產業用地新典範,再進一步變更為「科技園區」。

但這些原本在台北的違章工廠呢?他們並沒有進入內湖輕工業區,因為這個以市地重劃闢建而成的工業區價格,他們並無法進駐,於是隨著尋租理論的邏輯,在城市土地價格炒作的情況下,一家一家跑到農地,於是農地重劃的農地、臨近交流道的區域,更可見集體的違規現象,從台北市區到新北的新莊塭仔圳、樹林柑園、桃園龜山一帶的工業區,更是均以收攏大台北違章工廠名義而興建,可是新北、桃園的違章工廠佔地面積卻仍舊名列前茅。

問題的解答,或許可比對世界各國開始以空間計畫解決工業所產生的公害糾紛。普遍比對的結果,是同時採環境規範以及區位規劃達成,而產業發展脈絡相仿的日本,更是在1966年開始運作公害防止事業團,主要目的在協助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以貸款為主要的財務槓桿,讓廠商分為20年攤提工業團地以及環工設備,並對中小企業給予極低利貸款,而大型企業則是高利貸款。

在台灣,問題持續失控,2018年九月開始,各立法委員將繼續不斷延長違章工廠成為「臨時」合法工廠的時間,這將是「選舉優先」法案。

*作者為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