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教導─《兄弟行》選摘(1)

2018-06-26 05:10

? 人氣

父親教導一世不忘。(網路示意圖)

父親教導一世不忘。(網路示意圖)

前政治大學哲學教授周世輔辭世三十年,周南山、周玉山、周陽山三兄弟為表達對教育家父親的懷念,首度聯名推出《兄弟行》一書,以親切可讀的抒情散文、專業論述,表達對親友故舊的追念、對社會時事的剖析,以及對國際脈動的觀察。

父親已過世三十年了,我猶不能忘記他的教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父親從小唸私塾,後來考上復旦大學土木系,又因家中遭土匪打劫而轉學轉系。一九三○年代政局混亂,顛沛流離,幾經借讀中大等校,終自暨南大學教育系畢業。

父親既是教育系畢業,又是教授,自然從小便重視我們教育,尤其身教重於言教。

父親著作等身,且文筆老到,但記憶中我只在小學和初中時獲得幾次文章的指點。或許是因家中書多,我們兄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學會寫作的技巧。

幼時父親在政戰學校教書,家住北投復興岡。我初讀北投國小,但父親聽聞新北投薇閣小學辦學績優,乃毅然令我和中英姊、玉山弟參加轉學考試,進入薇閣。當年的薇閣小學是板橋林家所創辦,仿照蔣夫人的華興育幼院,以收容孤兒為主,兼收一般生。由於是私立學校,學費較貴,以我們當時家境,要負擔我們三位子女的學費,其實甚為吃力,但父親以寫文章的稿費付之。薇閣讓我們一般生和育幼生一齊上學,體會他們的孤苦伶仃,因此在這裏我們學會了同情、包容、互助與體恤。薇閣小學特開一門課:愛的教育,講授國內外愛的教育案例。沒有惡補、沒有體罰,我們姊弟也享受了快樂的童年。

初中時父親轉任教政大,並兼任訓導長(現學務長)。由於初來乍到,還沒有分配宿舍,故全家只有我一人隨父親前來木柵。進入木柵初中半年後,父親鼓勵我參加北區初中聯招插班生考試,運氣很好,倖錄取建中。但其實自己實力不足,開學後英語老師舉辦演講比賽,猶記得參賽同學說:Dear teacher, my fellow students...其餘一句也聽不懂。數學更是霧煞煞,當我還困於因式分解時,同學已在討論拓樸學,因此成績經常墊底。我因而向父親抱怨,不該轉學建中。父親只說:凡事盡其在我,成事在天,事實上這也是他身為哲學教授的老莊之道。

初中畢業後,我考上當時頗為熱門的臺北工專土木科五專部。後雖然因又考回建中高中部而未就讀,但父親面諭:將在考大學希望能進工學院,尤其是爸未完成的志願:土木工程系。

周世輔伉儷。
周世輔伉儷。

高中時我進建中國文班,即聯考國文成績最優的學生組成的一班。也因此校刊《建中青年》文章本班甚多,我的文科也較強。但當時建中學生傳統以理工為志願,即使所謂國文班亦不例外。高二分組時我頗為徬徨,文科志在新聞,與理工志在土木之間,甚難抉擇。父親則與我懇談,希望我唸理工,其理由如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