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順應時代潮流:時代潮流是往科技發展,且唸理工具邏輯基礎,將來需轉行也常能有所突破。他說國父早年習醫,首創三民主義,成為父親一生研究的鵠的;胡適早年習農,卻在哲學界大放異彩。而嚴家淦、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也多是習理工者,父親歷經抗戰,希望我成為造橋鋪路的實踐家。
二、繼承乃父未竟志願:父親原亦有志學土木工程,因值共產黨赤化故鄉,祖父母逃離外縣,家境困難,為打工及節省學費負擔,故轉學文法,但心中不無遺憾,故非常希望長子能完成未竟志願(考慮玉山、陽山兩弟文理科性向與成績相差太大,畢竟勉強不得)。
三、我數理雖在建中只是平平,比起一般學生尚具優勢。以父親謀職之經驗,文科因機會較少,出人頭地更為不易。若對文學有興趣,何妨做為工程師的怡情養性。於是在高二時,本來想偷偷蓋上家長圖章的念頭終於放棄,沒有申請轉組(當時建中規定,填甲組不需申請,其餘皆需家長同意申請轉組)。近日建中同窗聚會,同學也多表示係受父親指示而唸工程,到底一個十七歲高二的孩子,在關鍵時刻需要父親的指導。
成大土木系畢業後,我在赴美求學前先在再興中學任數學老師,並兼住校生晚自習輔導老師。這時發揮了我文理兼顧的優勢,可以擔任國英數理化任何一科的指導老師。
在南卡羅萊納大學攻讀碩士時,我積極參加了許多宣揚中華文化的校園活動,及留學生的愛國活動,並負責主編《美南通訊》、《南卡通訊》等刊物達數年之久。此與父親年輕時參與的抗日學生運動先後呼應,父親的滿腔愛國赤忱也似乎藉由血緣傳給了我。
拿到碩士後,我返國參加十大建設,先後參與中山高、中鋼、桃園機場、高雄過港隧道、蘇澳港、關渡大橋等工程之調查、分析與設計。在十大建設接近尾聲時,父親建議我回美國唸博士學位。他做為一個教授,一直以歷經戰亂而未曾獲博士為憾。而資質平庸的我,在當了幾年工程師之後才覺得自己夠資格去攻博,於是欣然接受父親的建議,再度赴美留學,且拿到科羅拉多大學的獎學金。
可惜赴美後發現指導教授給的論文題目過於理論,又需很強的機電背景才能發展實驗,機電既非所長,也與我過去幾年的工作經驗無法配合,乃放棄了獎學金,進入了丹佛的工程顧問公司,回到了我所熟悉的行業。父親雖不太滿意,卻也奈我何。過了二年父母來美探親,我們赴科大校園巡禮,父親有感而涕下,並以詩嘆之:力足為何中道廢,時乎命也問蒼天。後來玉山和我皆受此詩刺激,而決定完成博士學位。我於是和科大另一位教授接觸,以全工半讀之方式進修。幸而經多年努力,終獲成功。而我完成的論文題目:《加勁擋土牆的力學行為研究》,則與我從事工程的業務相關,符合父親一向學以致用的主張。這時臺灣也正開始發展這種綠色的加勁擋土結構(不用鋼筋混凝土,而是可植生的牆),恰好可派上用場。這時父親已過世了,加以母親年邁,於是我決定放棄科州公路局的穩定且優渥的工作,返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