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獎3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 Pääbo)摘下桂冠,以表彰其對「已滅絕人族(Hominini)基因組及人類進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並獲頒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
現年67歲的帕博,是古遺傳學領域的開創者之一,長年透過基因組定序分析,研究現代智人的遠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2010年於《科學》發布尼安德塔人基因組草圖後,更打破許多人對遺傳學真能對人類學有所貢獻的疑慮,逐步解開人類演化之謎。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2
The 2022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s been awarded to Svante Pääbo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genomes of extinct hominins and human evolution.” pic.twitter.com/fGFYYnCO6J
揭示現代智人與古老人種的基因關聯
帕博的研究指出,7萬年前離開非洲大陸的現代智人(Home sapiens),體內基因部分竟與早在4萬年前就滅絕的古老人種——尼安德塔人及丹尼索瓦人(Denisova)——有所關聯,甚至影響了現代人類的免疫系統功能。
帕博本來主修病毒免疫學,博士後研究才轉攻古DNA研究。1990年,他受聘為德國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教授後,便針對尼安德塔人的粒線體DNA進行研究,當時他從一塊4萬年前的骨骸中,首次成功取得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序列,並證實現代智人與該人種有著基因上的差異。
而後,帕博協助成立位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的「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並與團隊利用新技術持續進行研究。2010年,帕博發表全球第一組尼安德塔人基因序列,指出現代智人與尼安德塔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約莫出現於80萬年前。
帕博團隊更發現,與現代非洲智人相比,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與現代歐亞的智人較為相近,後者體內約1-4%的基因組被認為來自尼安德特人。這也意味著現代智人和尼安德塔人在其共存的數千年間,曾出現雜交的情況。
2008年,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丹尼索瓦洞穴(Denisova Cave)發現丹尼索瓦人的骨頭,包括一塊指骨與幾顆牙齒等。帕博團隊也對其進行基因定序分析,發現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人種,而且該人種也曾與現代智人的祖先進行雜交。
帕博極具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打破了世人對人類演化的既有認知。根據其研究,現代智人遷出非洲時,至少有2個已滅絕的古老人種居住在歐亞大陸,尼安德特人居住在歐亞大陸西部,丹尼索瓦人則蟠踞於東部,而現代智人自非洲向外遷移的過程中,皆曾與上述2人種進行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