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產業獨大時代,各家巨頭的的數位資產搶購戰

2018-06-29 10:29

? 人氣

臉書等網路巨頭展開數位資產大搶購。(資料照片,AP)

臉書等網路巨頭展開數位資產大搶購。(資料照片,AP)

21世紀,人類迎來了史上最蓬勃發展的產業--網路產業。抬頭望向現今全球市值前10大的企業,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騰訊控股、阿里巴巴、Facebook都榜上有名,而一個產業在前10大企業中佔了6席,這樣的爆發性產業在人類史上前所未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網路巨頭正大,各家策略:買買買

不受地區、時區的限制,網路在全球24小時不停歇地運作,促成了網路巨頭的壯大,也帶動了人類生活習慣的翻轉。面對這群從全球生意聚少成多、堆疊而成的巨頭,現在,是各國政府難以在單一市場以壟斷之名控管,全球網路需求又還在高速起飛的黃金時代,巨頭們的口袋資金充足,看到發展潛力不錯的新創與市場,第一個反應就是「買買買」。

雖是「買買買」,東西方企業、各家巨頭的購買著力點都不大相同。在美國,攤開臉書截至2016年5月的收購列表,洋洋灑灑的大小企業就是58家,蘋果、亞馬遜著重在小公司收購;微軟、Google則投入大公司收購,動輒數十億美元;在中國,騰訊強攻遊戲產業,阿里則以收購走進東南亞,預先為市場策略布局,不同的買買買策略各有盤算,但掏錢基本上沒在猶豫。

怕被年輕的數位資產競爭掉?先買下來再說

現在,是寧可傷些荷包,也不願失了市場。探究買買買策略最根本的原因,收購背後隱藏著網路巨頭怕被年輕小夥子競爭掉的焦慮,因為數產資產的竄起就在一瞬,一個不留神,市場可能就換了半邊天。

從臉書與阿里巴巴收購戰的戰略意義,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身為網路社群,臉書先是在PC轉攻Moblie時收購了Whatsapp,又在用戶年齡層逐漸增長時收購Instagram,缺什麼補什麼,最好就是把未來的競爭對手先買下來再來;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則是持續增加對LAZADA達持股比例83%,再收購東南亞電商平台Daraz,購買企業品牌之餘,更重要的是購入平台數位資產背後的市場價值。

數位資產交易:讓潛在對手成為品牌助力

在商場上,每買下一個新創網路公司,都是買下這家公司的數位資產,比起數位資產本身更重要的,是這項資產背後所存在的價值,這項價值,或許是數位資產中的用戶、切入的市場、長久經營累積的聲量等,每個「買買買」策略的背後,都代表著購買者對特定領域的需求,且要滿足需求,經營成本已經遠遠超過購買成本。

數位資產交易,目的在各方共贏。大型品牌收購新創的數位資產,讓潛在對手成為品牌助力,小型企業或個人創業又何嘗不是?放眼中小企業發展蓬勃的台灣市場,FlipWeb數位資產仲介透過為數位資產估值、顧問式的仲介方式,媒合數位資產的供需雙方,給予數位資產建議,創造買、賣、平台三方共贏。

*本文經數位資產仲介FlipWeb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