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編列2102億元的第4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送立法院審議,國民黨立委李貴敏8日表示,國家財政日趨惡化,政府以債養債、廣開巧門,「特別預算常態化」的趨勢如同飲鴆止渴,失控的預算、惡化的財政,加上施政不透明,「不能再放縱這個效率不彰的無能政府擺爛!」
李貴敏直指,第4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約431億元經常支出,占比高達20.5%,她質疑,既然前瞻計畫以推動國家基礎建設為目的,理應以「資本門」支出為主,為何匡列如此高比率的「經常門」支出?難道是將部會例行或日常業務或計畫編入,刻意將部分支出隱藏在特別預算中?
李更表示,一旦預算期限到期該如何繼續推動;如果這些放回年度預算,豈非讓入不敷出的國家財政雪上加霜?
李貴敏表示,特別預算編列常態化的問題嚴重,因為《預算法》第83條規定,政府編列特別預算條件為,「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但民進黨執政6年多來,已編列5項特別預算,共計2兆1172億元。今年更是一年執行新式戰機採購、防疫振興、前瞻、海空戰力提升等4項特別預算。
她問,特別預算常態化的結果,是讓《預算法》形同虛設?如今編列特別預算已是隨心所欲,而沒有標準或條件?
李貴敏解釋,特別預算靠舉債,看似廣開巧門,事實卻是侵蝕國家財政基石,因為據《公共債務法》第5條第7項規定,「中央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其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之15%」,如今總預算債務舉債1736億元,特別預算舉債2128億元,共計3864億元,相較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2兆9,319億元,約占13.2%,更較111年度增加3.7%。
她指,總舉債額度距法定上限僅剩1.8%,要再舉債空間越來越有限。還別提112年度(含)以後,仍有待舉債的3項特別預算案,總共還需要舉債5312億元。國家財政紀律與應變能力也已經越來越薄弱。
李貴敏強調,在高通膨、高物價的國際趨勢下,明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屆時台灣經濟受影響可能也增高。結果112年度總預算已入不敷出,如果再受到國際經濟變化而影響稅收,極可能再行擴大舉債額度,成為惡性循環。「行政院到底有沒有設想過最壞狀況,以及對應的應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