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灣政治大學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只有不到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2015年馬習歷史性會面
2015年底,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前夕,重新挑戰國民黨的蔡英文,在民調中遙遙領先對手朱立倫,篤定拿下總統大位。積極追求歷史定位的總統馬英九,突然在卸任前夕,於2015年11月3日深夜宣佈,將在12月7日於新加坡舉行兩岸首腦會晤,也就是馬習會。消息震動兩岸,舉世關注——這是兩岸領導人在1949年後,相隔66年的首次會面,意義重大。
當時法國塞爾吉-巴黎大學(Cergy Paris Université)中國問題研究教授張倫向BBC中文分析了此次會談的歷史意義,但他強調提到後續兩岸的各自發展更加重要。他盼望習近平,「應將此次處理台灣問題上值得肯定的正視現實的態度貫徹到底,內外一致,實事求是,這其實也是中國過去成功的改革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徵......拋棄不合時宜的制度和思想,徹底改革,以營造兩岸問題、香港問題乃至中國問題得以良好解決的根本之道,為萬世開太平。」
2016年蔡英文上任: 「九二共識」變「歷史事實」
2016年,蔡英文上任,民進黨重回執政。在5月20日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她不使用過去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北京談判,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的重要轉折點。
蔡英文如此解釋:1992年兩會(海基會和海協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只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一。
大陸國台辦迅速發表聲明,稱蔡英文「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國台辦並將蔡英文的演說稱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宋文笛向BBC分析,北京一直視兩岸互動為「獎賞」,因而設立認同「九二共識」等先決政治條件,但是高門檻的條件使得民進黨政府沒有誘因加入兩岸博弈賽局。
他說,這幾年來,北京因而缺乏直接對綠營(親民進黨)精凖施壓的渠道,只能「對台灣整體施壓」,如此反而往往引發台灣社會同仇敵愾,幫助綠營選情,愈發鞏固所謂「抗中保台」的政治路線,以北京的利益而言屬於惡性循環。
針對蔡英文不再以九二共識處理兩岸問題,北京開始反制,特別針對台灣的外交盟邦及國際組織參與的空間強硬施壓。
根據統計,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至今,目前已有8個國家與台灣斷交,並轉而與中國建交,中華民國僅剩14個邦交國,包含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