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去世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生前為新加坡的立國、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政治影響力則遠遠超出新加坡有限的城邦範圍,對東亞地區乃至世界各國的發展道路、外交政策和執政理念產生或大或小的作用。
作為一位受爭議的政治人物,李光耀以他的鐵腕治國、周旋於大國之間的現實外交以及犀利、務實地看待人性和世界的獨特視角聞名於世。
李光耀執政的冷戰時代,是亞洲各國政治強人輩出和非常活躍的年代。而在他離去的當下,新一輩的政治強人正崛起於亞洲各國的政治舞台,這當中包括2012年執掌大權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李光耀與習近平有過多次會面,李曾在2007年高度評價習,認為「他應該屬於納爾遜·曼德拉級別的人物。」在當時,習近平能否在激烈的黨內競爭中順利接班、順利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尚存很大變數,更很難去想像他日後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
然而,結合今天習主導的大規模反腐、改革和「一帶一路」的大手筆外交,可以發現李對習的預見並非虛言,至少李光耀在習剛處於接班位置時就看到了習的強人特質,而這一點是當時政治觀察家們所普遍忽視的。
當時國際觀察人士大多認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權威在改革開放時代一代比一代衰減,習近平也會沿襲這一規律,擁有比他的前任更加有限的權力,各種改革措施也會因為利益集團的阻礙而繼續陷入停滯。
李光耀之所以具有一般分析人士所不具備的觀察中共領導人的獨特視角,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自己亦是政治強人。比較今天的習近平與當年李光耀的執政風格,可以看到有不少相似之處。
鐵腕治國
從執政理念來看,李光耀和習近平都相信個人權威樹立的重要性和鐵腕治國的方針。新加坡60年代建國前後,政局很不穩定,各種政治勢力錯綜複雜,李光耀一度只能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當選。
然而,李光耀一旦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他立刻展現出令人生畏的領導作風,這不僅體現在對各路反對派的態度上,而且也反映在堅決推行各種在當時頗受爭議的政策上。李光耀早年曾積極參與工會活動,但後來為了發展經濟,吸引外資,一度限制工人在工資方面的談判能力。
新加坡的刑罰不僅保留了鞭刑和死刑,而且當局還對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飲食甚至口香糖的售賣加以嚴格限制。在反腐敗領域,李光耀一開始就體現出強悍的零容忍態度,不僅設立了直接向總理匯報的貪污調查局,而且對自己執政團隊內部的腐敗分子毫不手軟,堅決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