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莫讓選舉私心阻礙重大公共政策良心推動

2022-10-23 06:10

? 人氣

圖為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資料照,柯承惠攝)

圖為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資料照,柯承惠攝)

近日因為防疫旅館與防疫計程車究竟是中央衛福部(陳時中為代表)還是台北市政府(黃珊珊為代表)首創的爭議事件,不禁讓筆者想起過去在北市府服務時的幕僚經驗。因為事權一定重疊與割裂,中央與地方本應協力合作、發展夥伴關係來為具國民身份與市民/縣民雙重身分的人民服務、尋求資源最適配置,可惜常常發生私心與扞格之事,讓幕僚與許多官僚們無所適從,虛耗下更浪費資源與犧牲民眾權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蔡炳坤副市長的器重下,筆者有幸在2019年中旬至2020年間為台北市民服務,任職時間點比黃珊珊副市長到職早。身為蔡副市長的機要幕僚,筆者主要負責蔡副市長的責任局處上、下專案協調,以及隨行參與活動與會議並提出建言,也因此若要歸類,筆車自認是蔡副市長的屬下,非柯市長的幕僚,亦非黃珊珊前副市長的團隊。筆者與為人和睦的黃珊珊副市長除有專案公務互動與平時因為辦公室在對面而培養的良好關係,以及她在筆者因家中要事離職時表達溫暖關懷外,筆者目前並未服務於北市府,也沒有任何形式參與黃珊珊的市長競選活動,本文單純直抒胸臆。

承開頭所言,許多市政的推動有賴中央與地方的良性溝通與協調。在筆者服務期間,雖存在一定的部門本位主義(中央、地方都有此無可厚非的現象),大多數中央公務人員屬實本著將事務推動好的態度,甚至許多部會政務次長與官員也都能就事論事。這些市政推動經驗多得益於蔡副市長的政通人和,以及中央與地方公務人員的過往有效互動,多了情誼互動、少了政治算計,過程確實讓筆者也如沐春風、深感為民服務效能感。

然而,卻有不少攸關公益或公眾矚目的關鍵政策協調上,在政務次長或中央中高階公務人員這邊談好後,又突然變掛!讓此前幕僚工作與中央、地方良性互動前功盡棄。夾在中間努力促成的政務官員想必是最難受的,身為地方政府幕僚,筆者當時也感覺無奈與為善盡職責的公務人員叫屈,畢竟許多「大頭會議」是前的幕僚整備常是曠日費時,雙方努力找出平衡點卻又無情被政治現實推倒,溫文儒雅的蔡副市長在承受政治壓力同時,還是安撫著僚屬們再接再厲。

一般民眾或許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這類打壓非同黨地方首長的狀況,但政治野心侵踏公共事務處理的現象中,導致政策制定空轉與公共資源未能有效配置來解決與回應民眾需求,以及中央與地方在崎嶇路徑與不佳經驗依賴下更難培養的此後的互信基礎,也讓台灣的政治陷入連續無止盡的口水戰。本該為民服務卻讓公益淪為為黨之私的犧牲,持續傾軋著重大中央與地方公共政策的推展,傷害最大且最深的並不是表面看來無作為的地方首長們,而是公務人員士氣與一般民眾權益。

在首間防疫旅館負責人的說明與背書下,這次風波引發的輿論或多或少能被導正。這次事件或許讓不明究理的民眾感覺黃珊珊政營有點「鑽牛角尖」,但筆者的經驗所得到的感受,是該事件折射出諸多不為人知的傷感,是中央屢屢收割或變卦翻臉導致的落寞。

選舉是一時的,政治人物服務民眾的初心應該是一輩子的。台灣政治選制改革成中央與地方選舉輪流舉行下,地方首長選舉儼然被視為或期待為類似美國所謂「期中選舉」的中央「期中考」。然而,美國的期中選舉是公民對同屬中央層級的行政權與立法/監督權的審慎選擇,顯然「橘化為枳」,台灣的輪流選舉卻成為割裂需要中央與地方協調、合作的重大政策之間有機連結的可能,恐怕是當時選制改革只求整合、未求效用的始料未及,也讓中央與地方政府幕僚們不時面臨政策制定效驗低落,為民眾因之的權益受損仰天長嘆。

*作者為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前機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