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從「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中國想什麼?

2022-10-25 06:30

? 人氣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前排習近平、李希,中排:王滬寧、趙樂際,後排李強、蔡奇、丁薛祥。(AP)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前排習近平、李希,中排:王滬寧、趙樂際,後排李強、蔡奇、丁薛祥。(AP)



習近平的廿大報告,有很大篇幅談意識形態問題。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其實,早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就已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中共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廿大會前,除對中國未來5年外交路線強硬表態外,也針對習近平的外交思想內容,做了重點式的描述。

除了意識形態外,分析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目標的形成,也須考慮其國內因素,以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學者勃德(R.G.Boyd)曾列舉中共對外政策的三項主要目標:一是維護中共本身的安全;二是利用外來的資源,以幫助中共發展成一個強有力的現代化國家;三是擴大中共的權力和影響力,特別是針對鄰近地區。這三項目標在中共面對國際變局的時刻,會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

在習近平的中共廿大報告中,「安全」是關鍵字,出現多達數十次。中共今天面對的安全課題,包括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兩個部分。傳統安全以「防美」為首,即防範美國對中國崛起採遏制戰略。《美國之音中文網》引述卡内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 的話說,「在中共廿大後,我們很快會看到美中衝突的尖銳化。」這意味著習近平在涉及中共的核心利益問題時,會「敢於鬥爭」。

論及中共的擴大影響力,其中以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最重要。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11月,中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1年9月,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到10.4兆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中共運用外交、軍事、經濟和宣傳工具,在全球各地擴大影響力,且不斷敘說「中國故事」。

在國際政治學者筆下,國家對外政策的長期目標,是企圖改變現有的世界秩序,以符合自己的理想。習近平在廿大報告中表示,將「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也提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概念,這些都代表習近平的「世界觀」;但因為習追求的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故在「文明衝突論」的思維下,不免讓一些西方人士認為,這是意圖改變「遊戲規則」的想法。

但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看來,「今天的中國領導人與其他大國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同,它不想重新開始並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只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黎安友長期從事「中國研究」,他的看法值得參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為中共「廿大」系列二《外交篇》、力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