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芬觀點:高等教育成了扮仙的野臺戲

2018-07-05 06:50

? 人氣

台大總圖書館夜景(陳明仁攝)
教育部曾推出頂大十年千億的計畫,結果爆出台大每三年就花上億採購碳粉匣。圖為台大總圖書館夜景(陳明仁攝)

高等教育的大扮仙

除了學校小扮仙,教育部也不時會舉行大扮仙。2016年全國高等教育論壇是由民意代表、教育部官員、大學校長以及大學教授集體演出,從南到北,總計六場。教育論壇採取「公民審議」制度,以「積極邀請、開放參與」,由高教界的利害關係人提出想法,再交相關部會決策參考。其實所有高等教育決策早在府院高層已經定案,擺不平的各方利益團體真正角力場是在立法院,但是卻等高教論壇熱鬧開演之後,各方要角擺好陣式之後,真正的私校退場條例與校園加值與活化大戲才上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私校退場條例賦予私校董事會校產轉型的任務,讓董事會有了待價而沽的偷天換日管道,也讓教育部合法延續私校董事會藉公共財進行各項轉投資。教育原本是國家事業,在公共投資不足的情況下才特許民間興學,部份以家族企業方式經營的私校董事會也在高等教育擴張過程中名利雙收,問題在高教縮編之後,國家仍特許家族企業持有轉社福與文化事業的權力,對於其他正常經營的私人企業看來,市場景氣不佳時即面臨破產危機,為何只有教育產業獨獨享有國家特殊保障?

校園加值與活化計畫是在盤點地方產業之後,擬建立私校與產業連結,由政府「加值」再次投入大筆經費引導各校競爭,協助校園「活化」。相較於其他國家來看,臺灣企業向來不願意投資人才,國家也默許產業撿現成的心態。身在第一線的業界最清楚人才的需求,教學現場的教師最瞭解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地方需要的人才,早已藉產學合作或建教合作而建立起連結,國家重點產業需要的人才不一定來自技職教育。以校為單位的競爭型計畫,只不過讓私校董事會再把學校裝點成更富麗堂皇的舞臺,來加演沒有觀眾的戲碼。大學真正的主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沒了,教師被資遣了,學校就該宣告曲終人散。

臺下觀眾早已走光了,只剩下臺上的仙官們與演員還在歹戲拖棚,不願熄燈下臺。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