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烏凌翔觀點:被科技民族主義夾殺的「美國人」

2022-10-27 07:10

? 人氣

晶片戰爭,全球都是受害者。(顏麟宇攝)

晶片戰爭,全球都是受害者。(顏麟宇攝)

10月7號,美國商務部産業與安全局(BIS)針對中國最新一波半導體制裁中有一個「亮點」,就是第7條規則:「限制美國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襄助某些位於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施』(facilities)來開發或生產IC之能力」。制裁對象首度從中國大陸的機構與個人,延伸到了自已的「國民」,美國看到了什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商人無祖國」,美國商人也不例外。拜登政府要求美國執牛耳的晶片設計軟體工具、晶片製造設備等半導體上游公司不可以賣産品給中國後,這幾類公司為了不放棄中國這個普遍佔他們業績三成的市場,紛紛派工程師「深入敵後」,直接與中國客戶合作研發,誕生“Made In China”的新版本産品直接「資敵」;而且中國工程師薪水還更低、服從性更高,何樂而不為?

美國政府不是冤大頭,發現這個漏洞後,就來了這麼一招。也可能是一石兩鳥之計,因為除了真洋人,一大票當年好不容易在美國拿到身份才從「海」外學成「歸」國貢獻的華人,這下也慘了,要嘛鐵了心留在中國,要嘛只能乖乖回到星條旗下。這就是很多美籍華裔「海歸」在禁令一公佈後,就跟許多真洋人一樣,立刻不敢再進辦公室的原因。

美國財政部查稅的本領可是很嚇人的。不少美籍華裔專家─包括「千人計劃」的成員─並非像當年兩彈一星時代的科學家,真的是不顧一切決心貢獻新中國,家眷子女都還在美國生活啊。

台灣也有一大票拿美國護照的工程師或半導體公司高管,紛紛打聽美國這回的打擊面有多深、多廣?深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何以致之?「科技民族主義」是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與商學院助理教授Alex Capri上月曾來台發表專題演講,直指地緣政治與供應鏈的核心問題就是「科技民族主義」,他將之定義為「將一個國家的技術實力和能力與以下方面聯繫起來的重商主義行為:國家安全、經濟競爭力、社會價值觀和標準」。

2022年9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主持英特爾俄亥俄州晶片工廠開工典禮(AP)
「科技民族主義」不只打擊中國,更傷害美國自己。圖為美國總統拜登主持英特爾俄亥俄州晶片工廠開工典禮(AP)

熟悉吧?老美每一次制裁老中的說辭不正是以「國家安全」開場嗎?而「民主與專制」的對抗,說的正是「社會價值觀與標準」的差異!真實目的就是挽回大美霸權衰落的「經濟競爭力」

「科技民族主義」在美國國內還有另一個與華人有關的表現層面。2018年底,川普政府司法部啟動所謂「中國倡議」(China Initiative),又稱為「中國行動計劃」,目的在全面消除中國間諜、防止美國科技被中國偷走。

本月20日,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因為感受到川普政府「中國行動計畫」的「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至少有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去年轉至中國大學,這是美國的損失」。這份報導的數字不太正確,因為它是根據今年九月,美國五位華裔學者聯名發表的一份16頁研究,標題為「陷入火網:華裔科學家的恐懼」。原報告分析2018年後超過230萬篇科學論文的機構相關數據,只是發現從美國返回中國的華裔科學家「穩步增加當中」,同時發出的問卷詢問了1,400位美國大學聘用的終身職位華裔科學家,結果顯示普遍的恐懼和焦慮情緒,導致他們考慮離開美國、或停止申請聯邦贊助的計劃。所以,只是考慮,還沒行動,《南華早報》有些誇大。

今年2月,拜登政府宣布停止「中國倡議」,宣稱它助長了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岐視與偏見,傷害了美國吸引外來頂尖人才和推動科技進步。憲法保障人民有工作、宗教信仰、及免於恐懼自由的美國政府,自己掀起種族仇恨,實在愚蠢。因為並非就此船過水無痕了,上行下效,根據美國CNBC新聞網今年二月的報導,美國去年反亞裔仇恨犯罪比2020年增加了339%。今年不知或增或減?

今年1月底,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在官網公佈由院長王緝思教授領銜的〈技術領域的中美科技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報告明白表示:「中國的頂尖人工智能人才中,有34%在國内就業,約56%在美國就業。去美國學習人工智能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有88%畢業後在美國就業,只有10%回國就業。

明明是「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的格局,而且挖角於對手,享有削弱競爭對手之利,怎麼反而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往國門外推呢?「科技民族主義」,害國不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觀策站》,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