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的工人:《如此人生》選摘(3)

2018-07-29 05:10

? 人氣

當時我們討論起一個話題:工地垃圾要裝袋時,究竟是先套塑膠袋?還是先套麵粉袋?主張在內層套入塑膠袋的我表示,「麵粉袋一定要在外面,這樣一來好拿、好搬,二來不至於在搬運整理的過程中,整個袋子破裂、鬆脫。」另一人則持相反態度,認為:「米袋在裡面,才不會因為垃圾的稜角刺穿袋子而漏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兩人為此爭論不休,他在工程部門當公務員的女友聽得很認真,提出另一個疑問:「袋子會不會裝太滿了破掉?」

我們傻愣愣地回頭,同時反問:「怎麼會太滿呢?」

她也疑惑,「垃圾不裝滿嗎?」

工地現場的垃圾不可以裝得太滿,這是常識。如果是砂石、水泥等建築材料還可以,但像垃圾、碎石和瓦塊頂多只能裝到一半。米袋、飼料袋及麵粉袋裝滿時可以盛裝六十公斤,不過,那並非一般人體力所能負荷的,所以理想的狀態是袋子只裝一半,也方便人員拉住布袋或米袋的角角來搬運。

「但水泥和袋砂都是滿滿的一袋一袋啊!」女孩依舊無法理解,在公部門工作的她每天透過圖紙和書面審核各種工程計畫書,但她不明白實地的工程經驗。我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解釋。

20180705-《如此人生》。(賴小路攝,寶瓶文化)
「許多人認為『好手好腳就可以去工地』,但事實上,少有人知道工地的專業和工作內容,只是輕易地認為隨時可去,因為辛苦而危險,所以錢多又好賺。」(賴小路攝,寶瓶文化)

許多人認為「好手好腳就可以去工地」,但事實上,少有人知道工地的專業和工作內容,只是輕易地認為隨時可去,因為辛苦而危險,所以錢多又好賺。這種刻板印象既不全面,更不客觀。即使我能夠以文字書寫,或者花上半小時解釋,仍舊難以扭轉這種因「不知道」而造成的誤會。

隔幾年後,同樣的情況再度發生,又是有一些「很棒的工人」來到工地,其中一人手上用電火布纏著指頭,另一人買了新雨鞋,兩人的安全帽又髒又破,看起來頗有做工的架勢。我到場時,資深的黃師傅教他們用圓鍬並附上口訣:「平的去,轉起提。」兩個工人眼神渙散,累懨懨的像是遊魂。那個用電火布纏手的師傅吃起了檳榔,電火布旁邊有乾掉的血跡,想來是受傷後隨意亂纏。

中午時間,我們坐在大樓旁,黃師傅告訴我又有工廠收起來了,這一批「很棒的工人」是工廠的下游廠商。旁邊的警衛和師傅們聽了,開始七嘴八舌地交換情報:

「一人給八千,就讓他們走路回家吃自己。」

「還有八千,好像也不錯。」

「做十三年要人走路才八千耶!」

「啊某你棟奏哩系軍公教喔?」

「屋八千愛偷笑啊!」

「八千,半個月就某了了。」

「啊幹來工地規身軀免一千。」

「艾啦,雨鞋四百、安全帽一百五、頭燈三百、背心一百五,差不多一千。」

「按捏一天工錢就去了……」

黃師傅畢竟有長年的經驗和技術,雖說這幾年景氣下滑,總還是比一般上班族好過一點。這些領報紙薪資的臨時工則不然,他們的替代性高,而且來到此處時難以融入。我們私下聊起這些中年失業進工地的人時,總說:「讚欸唷!」挖苦一番。同樣的狀況一樣發生:剛來的脖子上披一條乾淨毛巾,做事時一看就知道完全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不但連「風頭欸瑱馬頂板模釘仔拾拾欸」、「散工去前控顧立艾抓貓」這些輕鬆的指令聽不懂,就算翻成日報表上的文字:「清理大門口路台上方的模板釘」、「下班前,把混凝土表面清理乾淨」,他們也不見得能夠馬上上手。這些臨時來的工人多數恍恍惚惚,等著被我們帶過來、帶過去,時而加上急吼催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